羅伯特·帕利亞里尼在《另外8小時》的開篇曾提出幾個問題:你在何時遇見生命中的摯愛?你何時從事你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你最美好的情緒出現在何時?你何時看到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如果沒有這些問題的提出,你幾乎想不到這些人生美好而又重要的事情所發生的時間幾乎全是在工作之外,你回家之后。
壹
劉同北漂的時候,曾經進過一家公司做節目主編。但在和公司高層見面的第一天,他就被對方當著眾人的面指責:“隨便找一個掃大街的也行,你找一個什么也不是的玩意兒,做我的一個衛視節目,你們想聯合騙我公司的錢嗎?”
這樣的指責對于一個初入公司的新人來講,傷害是毀滅性的,但劉同在傷心之余并未沉寂。他每天回到家里都在暗暗努力,策劃新的節目選題,構思自己的作品,一忙活起來就忘了時間,常常一天只能夠睡眠4、5個小時。
結果在那一年,他負責的節目是全公司收視率最好的爆款,而且他還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出版了三本新書。等到大眾開始知道這個81年生的年輕人的時候,他已經是光線傳媒的副總裁,暢銷書作家。
回家之后的努力,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內,為一切未知做出改變。
伍迪·艾倫說過:“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只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就這樣,一直到老死。”
這樣活著多少有些不甘,但我們能改變什么?
其實就是回家之后的狀態,你不甘平庸,就做出努力去改變一切。
貳
而且,你回家之后用什么樣的情緒面對生活,也決定了你被生活用什么樣的情緒對待。
獲獎無數,被廣大中國影迷親切的稱呼為“梅姨”的美國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在上世紀90年代,也曾面臨事業的瓶頸期,那期間她嘗試了很多角色,但最后都未能盡如人意。用她的話形容,那段時間她的心情簡直糟透了,每天回到家里只想喝得酩酊大醉,結果心情越差,戲演得越爛。
后來,她喜歡上了織毛線,每天回到家里她都會把自己大多數的時間花在織毛線上。因為這個愛好很健康有趣,當她織東西的時候,思維高度集中,自己就可以靜靜地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且還可以調解工作帶給人的壓力和疲勞,讓自己的心情更加舒暢。
就這樣,她的事業不知不覺又回到了巔峰,成為了20次提名奧斯卡,兩奪影后的傳奇人物。
回家之后的好心情,是你一天工作疲勞的終結,也是你第二天幸福的開始。
生活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你慢慢變好的時候,它也會慢慢變好。
叁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一直保持著三個習慣:
一、每天晚上回到家后,看二十分鐘英文電視,以此了解年輕一代;
二、每晚睡覺前都要看書,涉及到專業領域的書,再晦澀他也會仔細琢磨;
三、不管晚上睡覺多晚,早上一定6點準時起床,去打高爾夫。
雖然李先生現年已經90高齡,但他仍然保持著極其充沛的精力,在商界揮斥方遒,和年輕人談笑風生。
真正決定你生活層次的,不是起點的高低,而是你在回家后努力了多少。
你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你的能力就會越強;你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付出的心思越多,你的生活就會越快樂;當然,健身也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比別人走的越遠,能得到的機會也就越多。
永遠別抱怨生活的平庸,當大多數人活著卻被生活左右的時候,成熟的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標準生活。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