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憤的人是如何表現的,人所共知:鼻孔鼓鼓的,臉脹得紅紅的,拳頭握得緊緊的。可你知道不知道,這時他的身體里發生啥變化?原來,血液里的腎上腺素、副甲腎上腺素和葡萄糖增多,產生所謂的生物化學緊張、脈搏加快的現象。每分鐘流經心臟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經常這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偏頭痛、多尿癥……怎么辦?
●古羅馬人手里總是拿著特別的樽(古代飲器),遇到氣憤時能隨時把它打碎。聰明的日本人在事務所里放個上司的泥塑,供下屬下班后敲打發泄,如果沒有多余的餐具,也沒有泥塑,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出氣。
●自制力始終十分重要。特別那些處于顯赫地位的人在脈搏加快之前,把要解決的問題放一放,平靜一下自己。
憤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古代的皮索恩是一個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軍事領袖。一次,一個士兵偵察回來,沒能說清楚跟他一起去的另一個士兵的下落。皮索恩憤怒極了,當即決定處死這個士兵。就在這個士兵被帶到絞刑架前時,失蹤的士兵回來了。但結果出人意料:領袖由于羞愧更加暴怒,處死了3個人。
第一個士兵———堅決執行下達的死刑令;
第二個士兵———由于沒有及時歸來。造成第一個士兵被處死;
第三個劊子手———因為沒有執行命令。
●沉默是對付憤怒的好方法。俄國歷史上的女皇葉卡捷琳娜·韋利卡婭就不止一次采用這種方法。當她對某大臣產生憤怒時,急忙喝一大口水,在房間里走啊,走啊,直到憤怒被寬容代替。
●你被什么激怒了,先不要激動,冷靜地全面考慮一下沖突,也許,會得出結論:激怒是沒有根據的。那還生什么氣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