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討論(40分鐘)
案例(通過角色表演的形式來展現(xiàn),共有六個角色):
小母雞在谷場上扒著,直到扒出幾粒麥子,她叫來鄰居,說:“假如我們種下這些麥子,我們就有面包吃了。誰來幫我種下它們?”
牛說:我不種。
鴨說:我不種。
豬說:我不種。
鵝說:我也不種。
“那我種吧。”這只小母雞自己種下了麥子。
眼麥子長成了,小母雞又問:“誰來幫我收麥子?”
鴨說:我不收。
豬說:這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事。
牛說:那會有損我的資歷。
鵝說:不做雖然餓一點,但也不至于餓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雞自己動手收麥子。
終于到了烤面包的時候,“誰幫我烤面包?”小母雞問。
牛說:那得給我加班工資。
鴨說:那我還能享受最低生活補償嗎?
鵝說:如果讓我一個人幫忙,那太不公平。
豬說:我太忙,沒時間。
“我仍要做。”小母雞說。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給她的鄰居看,鄰居們都要求分享勞動成果,他們說小母雞之所以種出麥子,是因為地里找出了種子,這應(yīng)該歸大家所有,再說,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雞說:“不,我不能給你們,這是我自己種的。”
牛叫道:損公肥私!
鴨說:簡直象資本家一樣。
鵝說:我要求平等。
豬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著上告、要求為此討個說法。
村長到了,對小母雞:你這樣做很不公平,你不應(yīng)太貪婪。小母雞說:怎么不公平?這是我勞動所得。村長說:“確切地說,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競爭制度。在谷場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他該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勞動者和不勞動者必須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