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佛教稱人世間為“娑婆世界”,即是忍受許多缺憾的世界。在這存在著各種缺憾人生的舞臺上,我們觀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也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
人的一生,總是欲壑難填。每當我們的主觀愿望和客觀事實背離的時候,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就會使我們產生缺憾的痛苦。
人生如遠行,走哪一條路都意味著放棄另一條路。不同的人生道路留下不同的缺憾,諸葛亮有諸葛亮的缺憾,賈寶玉有賈寶玉的缺憾。猶如夜幕里蘊藏著光明,缺憾之中不僅埋藏著逝去的青春和曾經的夢想,缺憾的背后還隱伏著許多生命的契機。
缺憾人生,使人類有了理想。理想,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或者說,就它的不能實現性而言才是理想。人生有缺憾,我們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熱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把所有的幸運降臨在一個人身上。有愛情的不一定有金錢,有金錢的不一定有健康,有健康的不一定有快樂。
人的弱點總是與優點相伴而生,雷厲風行的男人可能粗率,文靜的女孩可能不善于交際,體貼的男人可能太過細膩,有主見的女人則多固執。
正如蘇東坡希望“鱸魚無骨海棠香”的那種完美,而在現實中恰恰是:鱸魚鮮美卻多骨,海棠嬌媚但無香。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完美狀態也是可怕的。這世界上的事物不僅相輔相成,也相反相成。人的運氣若是太好,另一種概率就會在負極聚集,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故智者“求缺”。
人生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學會放棄。為了那些不能放棄的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放棄那些生命之外可以放棄的東西。
缺憾也是一種美
據說,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來到世間就是為了不斷修復那個缺口,使自己日趨完美。與其說這個缺口是一個巨大的缺憾,不如說它是一個美好的希望。
——生活中,我們都會錯過一些事情,過程經常被無意中忽視,事過境遷才會覺得有些缺憾。
對于過去的、現在的,無論是好的壞的、高興的煩惱的、值得的不值得的,每個人都能說出一些患得患失的事情,讓人感慨頗多。被記住的不只是那些經歷過的美好,讓人難以釋懷的往往是那些在生命歷程中,被有意和無意中錯過的事情,這些事會在記憶中隨著時間的逝去越發地清晰起來,成為心中的一種缺憾。
說到“缺憾”我想太多的人都有過體驗,細數起來更是有說不完的感嘆,事不如意、人不如愿……工作中的、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的。想想,還真有許多無法彌補的缺憾,尤如陳年舊帳忘也忘不掉,欠自已的、欠別人的。這樣的缺憾在生活中,伴隨著我們走過人生的路程。
我們每天都在人生的路上奔波,不斷地努力,不在乎旅途中的艱辛,不在乎身心的疲憊,只為了成就心中的那份完美。誰不想做到最好,誰不想自己成為最優秀、最完美的那一個?
究竟什么是完美?怎樣做才算是完美,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完美并沒有什么標準,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一種觀點,也許是一種道德標準,是對人或事物的比較中產生出來的對比結果,是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人、對事作出的一種評判。所以,我們期待的完美只是相對而言的完美,沒有比較就不會產生完美,不是嗎?
日有東升與西落、月有陰晴與圓缺,繁星有永恒與隕落。蒼茫宇宙都不曾擁有過永恒的完美,一介世間的過客又怎么能求來短暫歷程中的完美?我想如果真的有十全十美的話,到讓人看不到完美的可貴了。
既然沒有絕對的完美,又何必去強求,要知道過于苛求完美只能是對自己精神的一種折磨。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錯過的根本就不是我們要追求的,是無足輕重的,或者說錯過的本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有句話可以印證:得不到的才是好的。終歸是人的執著心在刻意地設計完美,力求完美而已。
把缺憾看成是另一種美又如何?
不必把追求完美變成“自責”的包袱,前行的腳步就會變得輕松些;把沒有實現的愿望留作美好的記憶,我們的內心將會是安寧和愉快的;而我們并沒有真正失去什么。
要相信自已,盡力而為就好,用心去欣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錯過的即便是一種缺憾,也不必太在意,把它放在心底的一角留給自己慢慢體味。因為完美是一種美,缺憾也是一種美。
朋友,當你人生中遇到挫折,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人生不會是完美的,缺憾也是一種美,不必在乎自己一時的失去,或許有更好的得到在等著你!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