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游輪出門的第三天早晨,有一位女朋友微微皺著眉頭說:“我昨晚上沒睡好,總是在想事情……雖然知道于事無補,但總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沒有被處理好。”
我說:“你知道自己的焦慮于事無補對嗎?”
她點點頭,但依然眉頭緊鎖。
旁邊的幾個人開始討論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等,說這樣可以紓解焦慮……可見,我們多多少少都有焦慮的經歷,或者,正在焦慮著。
緩解焦慮的方法我聽說過很多個,效果如何,因人而已。
我想說的是,最根本的是,我們應該破除對焦慮的誤解,讓自己從心底從容起來。
焦慮,是一種情緒,在我們中已經非常常見了。
后來我接觸過一些年輕的孩子,他們跟我情況相似,從大學時代甚至高中時代就開始因為想法多、個性強而產生焦慮情緒,無法排解,各種糾結痛苦。這其中當然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但也有真實的因素,找不到排解方法的許多人,可能就會跟朋友各種玩,或者談一場原本沒有多么渴望的戀愛,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來甩掉焦慮,但有一些,結果并不好。
要么是虛度時光,要么是為情所傷,所以比我年紀小的人來問類似問題的時候,我一般都說:找到你的興趣愛好,然后從最基礎做起來,當你真正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被焦慮裹挾了。
最微小的事情,只要開始了,就是進步;而僅存于想法中時,那僅僅是情緒。
前者可以成為努力,而后者,不過是焦慮。
我自己有過非常焦慮的狀態。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工作壓力大,總是覺得責任重大,太多事情需要我處理,或者說,非我處理不可。
一開始干勁滿滿,動力十足,仿佛可以變成一個陀螺,不停地旋轉也沒問題;
漸漸地,動力減弱,但身心很被動地持續緊張,所以盡管效率已經開始降低,整個人的狀態還在保持“滿負荷”的標準;
到后來,我覺得我只是在用焦慮假裝自己很努力,以此滿足內心對自己的苛求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