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告訴我,不要太專注于遺憾的事,也不要對自己太苛刻,這一點很重要。
那些人之所以是智者,并不是因為他們經歷的失望或者走的彎路比我們的少,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與我們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遺憾。
我采訪約翰時他已經94歲高齡了,曾有過一次為追求心中理想而失敗的經歷,約翰告訴我:“我前半生的意義是希望去爭取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是隨著希望的破滅,我陷入了痛苦的迷惘。那時候,如果我悔恨不已也很容易理解。在想:我浪費了我的生命嗎?而我的回答卻是,我知道,自己獲得了比別人更豐富的人生經驗。”
“有時我又在想,要是我當時能選擇另外一條路,我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的呢?可是我們不能天天在‘如果’里活著。于是我認真地過以后的生活,而且經歷了很多幸福的時刻。”
“我知道自己童年時就表現出了藝術天分,但是我之前的工作不允許我展現自己。在布拉格生活的兩年里,我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來畫畫。我參加了一個人物肖像繪畫班,在那里培養起來的愛好給我后三分之一的人生注入了新的意義。”
“回到加拿大后,我利用自己多年來工作所積累的編輯才能又進入了醫療行業的編輯領域,我發現這15年是我過得最有價值的15年。我還參加了所有的繪畫藝術課,磨煉了我水彩畫的功底。退休后,繪畫成了我的第三個事業。如果不走這些被人看來會后悔不已的彎路,我的一生可能永遠也享受不到這么多美好的事情。”
艾爾莎70多歲了,她告訴我,她收到的最好的建議是她女兒給的:“媽媽,你只需要撣去身上的灰塵重新來過。”在其他人看來已經找到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撣去身上的灰塵重新來過”的能力。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所經歷的打擊比別人少,而是因為他們拒絕被挫折打敗。
也許,幸福生活的決定因素常常是我們在挫折之后的那一步行動。人總是會遭遇到挫折,這些挫折也常常需要我們再次冒險去爭取成功。即使受傷或者迷惘后也要努力去愛,失敗或者被拒絕后還要去嘗試。
或者,就像約翰一樣,遭受打擊之后只是意識到我們原來走錯了路。約翰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聽了這兩百多個人的故事之后,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家常用的方法。
當我們感到遺憾時,我們需要拿出些許的風度來。人們常說,如果我們不能首先原諒自己的話,我們也不能原諒別人。雖然人生的這個秘密是不留遺憾,但是大部分人都會有些遺憾的事
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去治愈我們的遺憾,在寬恕中忘掉遺憾。讓自己知道,當時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已經盡了全力。這就是智慧——接受遺憾,然后放手。
實際上,我注意到,在“智慧長者”和那些不幸福的人之間,一個區別就是他們處理遺憾的方法。身處幸福中的人們完全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不幸福的人抓住遺憾不放,錯過了很多機會。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遺憾也有重要的正面作用。曾經的遺憾可以提醒我們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們傾聽這些遺憾,它們可以讓我們以后不再踏入更深的遺憾的深淵。
我拒絕了在國家公園的工作是一件憾事,但是這件事促成了我非洲之行的決定。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去拜訪一下那個老年的自己,然后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永遠沒有遺憾或者錯誤,但是如果我們常常去那個老年版本的自己那里拜訪一下,就不太可能錯過來到這個世上應該做的事。
當我問到這些接受采訪的人,他們是否已經經歷了足夠的風險時,幾乎每個人都說不夠。也許經過漫漫人生之路,我們才會認識到,我們所失去的,比我們想象的少得多。
如果你知道自己還有一年的生命,你會選擇什么樣的生活?你會安于現狀、躲在桌子下面,還是站在窗戶邊去尋找更美麗的風景?如果你從一個坐在陽臺上的老人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生活——你會有哪些事希望做而沒有做?這第二個秘密就是不留遺憾。為了實踐這個秘密,每周都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之一:今天或者這周我的表現稱得上勇敢無畏嗎?明天或者下周我想要更勇敢,應該怎么做?
之二:這周我的行為是以我的信念為基礎嗎?下周我該怎么做才能讓我的行為更堅定?
之三:如果我過去的行為是勇敢無畏的,現在我又該怎么做?如果從一個坐在陽臺上的老人的角度看我自己的生活,我現在可能會采取什么不同的行動?
之四:現在我該如何對待挫折?我是要繼續前行還是撤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