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虎是我讀中專時候的同學。他的身體跟他的名字一樣,虎頭虎腦。
走路風風火火,如一陣風,經常在宿舍走廊里一手端著那標志性的鋁合金飯盒,盒邊還帶著沒有洗干凈的殘留飯渣,嘴里陰陽怪調地唱著當時流行歌曲鄭智化的《水手》。
走路搖頭晃腦,氣場很是強大。他走哪兒都笑聲一片,氣氛被他渲染得像滾燙的開水。他一走,就像喧囂的工地一下子靜下來一樣。
虎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折騰,且有著非凡的韌勁。
在90年代初,我們中專課程中有一門電腦專業課,虎對電腦突然間癡迷了,那種癡迷近乎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他看見電腦的時候,眼里放著光。
那會每周只有一節電腦課,實驗室是定時開放,電腦絕對是不可以隨便接觸到的“高端技術產品”。虎為了實現自己的電腦夢,謀劃過一次“驚天”的秘密行動。
他背著輔導老師,在老師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悄悄地將實驗室門上的鑰匙拿出去私自配了一把。
然后每當夜深人靜、月黑風高的時候,虎就像地下工作者一樣,躲過各種崗哨與關卡,潛入實驗室,悄悄打開電腦,在昏暗的電腦藍光顯示屏前一直琢磨到凌晨,然后再悄悄潛回宿舍。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情況持續很久居然全宿舍的人沒有人知道。
然而,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的。
一次深夜,正當虎同學盯著電腦忘乎所以毫無知覺時,被查夜的值班老師逮了個正著。要知道,這種行徑在90年代初可以算得上彌天大罪,“開除”是沒有任何余地的。
最后老師是看在虎對電腦如此“癡情”的份且沒有造成太壞影響之下,才放了虎一馬。
在如此著魔般的折騰之下,虎精通了BASIC語言、C語言、甚至匯編語言等計算機高低級語言,還自學了諸如FOX等數據庫,對各種編程駕輕就熟。
90年代中期我們剛參加工作那會,虎敏銳地捕捉著市場信息,并以自己的特長先入為主,在郵電部門承攬各種活計,賺取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
隨后,虎利用自己的特長,邊工作,邊在自己的家鄉開了電腦培訓班,同時經銷電腦,漸漸賺得盆滿缽滿。
虎的折騰帶著專注和韌勁,有一種看準了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味道。正是這種折騰,虎的人生在同學們中間異彩紛呈。
02
堂叔也是典型的能折騰人物。堂叔從小得雞胸病隨后變成駝背,由于殘疾高考后被學校拒收門外。
于是堂叔就開始了馬不停蹄的折騰。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堂叔先是想寫書出名,各種書稿寫了幾麻袋但投稿都如泥牛入海。
夢斷作家路,堂叔又轉行開始人工養雞。由于技術不過關成活率太低,養殖專業戶最終也沒有向他招手。
堂叔無奈又開始種蘑菇,蘑菇種植成功了,但由于農村封閉,一者銷路是問題,再者農村人不習慣吃蘑菇,于是種植蘑菇的事又不了了之。
萬般無奈之際,堂叔將自己的眼光返回到土地上,開始研究種植西瓜。由于自己勤奮好學苦鉆技術,堂叔在90年代初期逐漸成了鄉鄰前后有名的“西瓜大王”。
堂叔的折騰就像在冬日里結滿冰的湖面上的捕魚者一般,不停地在碩大的湖面敲擊,尋找著能破冰的薄處,是如此執著而不言放棄。
盡管遭遇了一次次的碰壁,但他人生的希望之火從沒有輕易熄滅,從沒有屈服于命運的不公,最終以殘疾之軀,登頂自己的人生高峰。
03
老家有一種風味小吃叫碗托。在好多年前,僅在我們老家一代流傳,很少走出過山區,讓世人見識。
一方面是因為畢竟是鮮食熟品保鮮不易,另一方面是鮮有人有意識在其上做文章。
近年,碗托在外界的揚名得益于一個叫東的小伙子。
東是我在柳林工作期間認識的一位朋友。那會兒,東自己有一個對外搞裝修的小鋪子,有著木匠手藝的東,生意不咸不淡。于是不甘于現狀的東開始不停地折騰。
閑暇時,我跟東還有幾位朋友經常在一個叫老手藝餃子館的小飯店里悶幾樽。
喝酒期間,東一直會念叨著這幾天他又開始從事什么什么生意了,但我們都對他不著邊際的折騰嗤之以鼻,勸他不要糟踐錢,因為他的生意很少有能賺了錢的。
每樁生意開張不久就歇業,歇業后再選擇一個行業開張,周而復始,屢敗屢戰。
折騰到快山窮水盡之時,東瞄上了家鄉的這個風味小吃。盡管是小吃,難道就不能做成大產業?東突然感覺靈光一現,于是點燃了再次折騰的道路。
這一次折騰,終于修成正果。其創立的品牌產品在近幾年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讓家鄉的風味小吃終于走出大山。
很喜歡一句話:
“當你意識到生命有多寶貴的時候,你就會特別惜命,但惜命最好的方法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淋漓盡致地燃燒透了……”
生活里折騰,是我們為了讓自己將來的回憶有質感;工作上折騰,是我們對自己曾有夢想的極大尊重。別辜負了生命給我們的上場機會。
折騰的人總有別樣的人生。
作者:劉劍恩,一個把寫作當做修行道場的金融職員,努力度己并感人。筆墨刻畫世情,文字溫暖質樸。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