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學小故事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疑問幾乎無處不在,而這些疑問往往能激發孩子們珍貴的求知欲,它能引領孩子們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世界,并進一步地探知世界的奧秘,是早期教育最為關鍵的環節。這里勵志人生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四篇幼兒趣味科學小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篇一: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蛤蟆,種了一塊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個個長得又大又圓。
眼看著西瓜越長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辦法。蛤蟆心里真著急呀!
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來了,青蛙看到這么大的西瓜,就幫蛤蟆想辦法。青蛙說:“我們用石頭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還是不行,哪來這么大的刀呢?我們又怎么扛得動?”
蛤蟆和青蛙沒辦法了,就到瓜旁邊去玩。在路上,它們撿到一根竹管。蛤蟆看著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辦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進了西瓜,紅紅的西瓜汁立刻從竹管的另一頭流了出來。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們喝飽了,肚子都脹得圓鼓鼓的,西瓜汁還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裝了個水籠頭,可以隨時開關。它還在竹管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供應西瓜汁”。
小動物們看見牌子,部來了,他們排起了隊,輪流喝西瓜汁。喝過西瓜汁的動物都說:“蛤蟆種的西瓜真甜!”科學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來很甜。
篇二:小雞出世
雞媽媽生了兩個蛋。它小心的把蛋放在肚子下邊,認真地孵了起來。
雞蛋里真暖和,小雞也一天天長大了,它們多想出來呀。篤,殼破了,小雞看到藍藍的天,它們想,外邊一定是藍色的。篤篤篤,殼碎了,兩只雞寶寶咕嚕,翻了個身,小雞看到紅紅的花,它們想,外邊一定是紅色的。小雞來到草地上,看到綠樹、紅花、藍藍的天空,它們高興地說:“原來外邊是彩色的呀!”兩只小雞越長越大,慢慢地變成了一只小公雞和一只小母雞。它們又長啊長啊,變成了雞爸爸和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到草地上學本領去了。
科學道理:雞是從蛋里孵出來的。
篇三:怕冷的小故事
冬天到了,媽媽為明明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戴上了一頂小帽子,系上了一條圍巾,準備帶著明明出門看望外婆。
媽媽邊走邊問:“明明,冷不冷啊?”
明明抬起頭,說:“媽媽,我哪兒都不冷,只有耳朵很冷,這還是為什么呢?”
媽媽微笑著說:“那是因為耳朵里分布著末梢毛細血管。在人體中,血液從心臟泵出后,沿著大動脈向中動脈、小動脈直至毛細血管流動,越是到毛細血管末梢里,血液就越少,自然能量和熱量也就越少了。而且啊耳朵雖然相對于身體的其他部位體積比較小,但是相對表面積卻很大,所以熱量很容易揮發。所以在冬天耳朵才最怕冷啦!”
明明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她們繼續往前走著,深深淺淺的,留下了幾排大大小小的腳印。
篇四:小象轉學
小象貝托在大象學校上學。有—天,他氣呼呼地跑回家,從長鼻子里噴著氣,對媽媽說:“大象學校太糟糕了,成天教我們搬木頭,把我們累得半死,我要到別的學校去上學!”
象媽媽把貝托送到貓咪學校去。貓老師教貝托抓老鼠。老鼠們在貝托腳邊跳來跳去,貝托笨手笨腳地踩呀踩,可怎么也踩不著。他又用長鼻子去卷,可老鼠們一跳,就跳到他的鼻子上,在那上面跳起舞來。一只淘氣的小老鼠還鉆進他的鼻孔里,慌得他連打了好幾個噴嚏,才把小老鼠趕出去.
貝托不喜歡貓咪學校,象媽媽又把他送到猴子學校去。
猴老師教貝托學爬樹,可貝托身子太笨重,剛剛趴到樹干上,就滑了下來,怎么也上不去。
貝托對媽媽說:“猴子學校沒意思!公雞打鳴很好聽,我還是到雞學校去上學!”
公雞老師教貝托學打鳴。貝托拼命拉長他的短脖子,憋著嗓門想叫“喔喔喔!”可他發出的總是粗嗓音“噢——噢——”
貝托又改變主意了,說:“馬兒跑起來多威風!我還是到馬兒學校去吧!”
馬老師教貝托跑步,對他說:“跑步的時候要撒開蹄兒,跑得像云那么輕,風那么快。”
貝托跑了起來,“咚!咚!咚!”他那粗笨的腳兒踩在地面上,就像在打鼓。他剛跑一會兒就累壞了,不停地喘著粗氣。
貝托不好意思地對媽媽說:‘不管學什么都不容易,我還是回到大象學校去吧!”
這回,貝托認真學習搬木頭,終于學會了。只見他用長鼻子把樹干一卷,使勁兒一拔,大樹就拔下來了!接著,他又把一根根木頭堆在一起,用長鼻子卷著,運出了樹林。
大家都說:“貝托干得不錯,真是大象學校的好學生!”
貝托高興地翹起長鼻子,瞇著眼睛笑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