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的時候,一個“伍繼紅事件”引發了很多職場人士的反思。
伍繼紅,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94級學生,畢業前通過北京市公務員考試,但在面試環節遭淘汰,未能正常就業。
畢業后,伍繼紅返回廣東,打工并嫁人,幾年即離婚。離婚后,伍繼紅因生活中系列打擊,精神出現問題,輾轉流落前夫家鄉江西修水鄉下,再嫁他人。
下面勵志人生網分享一篇微信上關于“伍繼紅事件”的反思文章:
從人大伍繼紅的悲劇人生看如何就業
作者:史瑞萍
摘自微信公眾號:科學心能量
一個人民大學的畢業生,生命曲折,落魄鄉下,生育了6個子女,極度貧困,此文一出,一時間,關于伍繼紅的事件刷遍人大學子微信圈。
文中稱:伍繼紅屬于人民大學檔案學院94級學生,畢業前通過了北京市的公務員考試,但面試不過關,未能正常就業。畢業后伍繼紅返回廣東,打工并嫁人,但遇人不淑,幾年即離婚。離婚后伍繼紅精神出現疾患,輾轉流落前夫家鄉江西修水鄉下,再嫁他人。兩度婚姻生養6個孩子,家庭一貧如洗……
消息一經核實,人大校友幫迅速自發組織展開救助工作,大家踴躍捐款捐物,甚至幫她籌謀劃策,重新規劃人生。伍繼紅的人生也許會掀開新的一頁,但名校畢業生的出路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整個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反思。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總體就業率為98.55%,清華大學為98.5%,北京大學97.97%。在中國最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都有1%-2%的人無法在走出校園時候實現就業,那其他大學呢?數據顯示,相對于名校的高就業率,一般高校的就業率僅有80%左右,這也就是說有20%的大學生在走出校園的時候不能找到工作。畢業即失業,啃老的大學生并不鮮見。
伍繼紅的悲劇是個人悲劇的一個典型,從她的境遇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擇業的幾點啟示:
1、學歷不等于能力。有個名校的學歷并不等于有了該有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記得前些年看到某名校的一個學子畢業多年后淪落為乞丐,住在山洞里,這些都是特例,更多的是畢業后因為眼高手低,蝸居家里,成為父母的負擔。適應社會不僅要有智力,更應有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克服挫折的能力,靈活變通的能力。
2、固執的就業觀念害人害己。人們因為伍繼紅想進事業單位沒去成而唏噓,這其實是目前就業的常態,每年考公務員的數據可見一斑。有些學生找工作除非大公司或事業編不去,不能茍且,結果高不成低不就,失業在家。
3、人生需要邊學習變修煉。有人找工作希望一步到位,薪酬,前景如己所愿,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前景這個東西,又有幾個能一眼看得到,這不,據說樂視要破產了,前些年樂視還火的不行呢。企業的發展并非一直向前,個人也不是,每個人在路上都要邊走邊看,不斷學習,不斷修煉。
4、人生的機會說來就來,你得隨時準備抓住。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剛懷孕的準媽媽,為了騙取單位的薪酬,在入職的時候故意隱瞞懷孕的事實,一被錄取就以各種借口不再上班,因為有法律保護,企業人事也無可奈何。這樣的人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不會寬。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這種準備不只包括能力,還包括人性。沒有好的人性,得到的都是暫時。所以,修煉品質很重要。
5、在困難面前要有豁達心胸。許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夸大自己所受的苦楚。一個熟人說,我寧愿腿折了,一瘸一拐的,也不愿意跟人說話的時候無法專心,前者的疼痛我能忍受,后者的無能我無法忍受。這話如果被一個真正瘸了的人聽到斷不能釋然。困難永遠有,有時大有時小,有時久有時短,如果沒有對困難的坦然,怨天怨地,覺得人生不公平,走的會更加艱辛。擇業的道路不平坦,要有心胸容納一切,人際的、環境的、個人的,走的才會越來越寬。
伍繼紅事件的思考:社會競爭無外乎兩種方式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