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好像大學無用論在網絡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大學教育耗費高、產出不明顯,輟學、期待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貌似成了有個性的選擇。
然而,引領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的精英人物絕大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而如今,大部分行業都在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大學里教授的系統化專業知識顯得越來越重要。
于是又有聲音說,現在網絡公開課那么發達,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哈佛教授講課。大學校園是不是該被取代了?公開課的確水平很高,但仍然替代不了面對面的交互和浸入式的體驗。
又一年高考結束之際,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下,大學教育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是怎樣讓我們成長的吧。
一、學會思考
上大學前,學別人的思想,上大學后,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大一剛開學,教授就告訴我們,“你們所學到的,聽到的,都不一定正確,你們得學會自己去判斷,去偽存真”。幾乎在所有課堂上,都鼓勵我們自由討論,發表看法。
在一堂法學課上,老師正在講解案例,一位同學舉手發表了和老師相反的觀點,“老師,您的觀點我不太同意……”balabala,我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可沒想到,老師聽完后,非但沒有不高興,還表揚了她,“這位同學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更可貴的是,敢于挑戰權威,所以,不論對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后來,那位發言被贊賞的同學放棄了央企的穩定工作,毅然選擇創業。她看準了互聯網的發展機會,堅定地開辟幼兒英語在線教育的事業,經過了艱難的初創期,現在已經在北京小有名氣。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讓我們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感謝大學,引導我們做自己的主人。
二、學會堅持
勇氣和堅持是在大學期間練就的鎧甲,讓我們至今受益。
從小學業都很順利的我,研究生畢業論文卻在校外盲審環節兩次不通過。令我感到沮喪的是,那位老師的評語措辭異常嚴厲,而我只剩最后一次機會,再不通過,便沒有學位。
一度有放棄的念頭,如此渺茫的機會,是否值得我再花半年時間去較勁?而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要撐下去!
想起剛進大學時,一上來就是頗有難度的高等數學,面對一堆看不懂的模型和符號,我們這些文科生都懵了。
我至今還清楚得記得在自習室集體挑燈夜戰的壯觀情景,努力的結果是,老師夸我們是數學最好的文科班。
再難的考試都能應付,如今,為何要放棄努力的機會?于是,我重整旗鼓,在那些把娃哄睡后的夜晚,開啟大學時的刷夜打雞血模式,反復梳理邏輯、雕琢措辭,連導師都說,我是近幾年他的學生中,最認真最努力的一個。
當得知第三次盲審順利通過的那一刻,那種成就感,就像是奮力攀登高峰后,終于看到了世間最美的風景。
著名北大校友俞敏洪有句名言,“絕望時不放棄希望,人生終將輝煌”,這句雞湯激勵了過去的我,也鼓舞了現在的自己。談不上輝煌,但求盡到最大的努力,無愧于心。
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困難,你我都一樣,只要有不放棄希望的這點英勇,至少,不會輕易被生活打敗。
大學,教我們堅持,不向困難妥協。
三、學會勇敢
大學讓我們心懷理想,在這里,我要講一個我偶像的故事。
98年的一個夜晚,有個女孩和同學看完話劇后坐巴士回學校,車子發動后司機坐地漲價,她們努力聯合其他乘客共同抵制,沒想到大多數乘客為了不想麻煩,接受了不合理的要求,只有她們堅持反對,最后下了車,走了很漫長的路才回到學校。
這么多年過去,她從不后悔,這條漫長的路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她今后的人生。
后來,她年紀輕輕就成為麥肯錫的合伙人,如今成為一土學校的創始人,她就是畢業于清華的李一諾。2015年回國的時候,她為六歲兒子尋找學校的經歷,讓她退回為一個母親,開始反思教育。她說,“一土”是一個教育公平的“實驗”,致力于培養有中國文化根基的全球公民,目的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最大程度地綻放他們的生命。
做一土學校,就像又一次開始走夜路,有一個目標在遠方,但不知道那里會是一段什么樣的路。
有勇氣去做對的事是最終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
我的同學中,有不少人,也在為了自己或大或小的理想而努力,甚至為此放棄了很多世俗的成功,但他們樂在其中。
感謝大學教育,讓我們堅持著理想主義的情懷。我們堅信,再小的事情,只要是正確的,也要勇敢表達,捍衛到底。
哪怕結果不如人意,這個世界也終會因為我們的努力,發生微微小的可喜的變化。
四、學會陪伴
今年是高考四十周年,白發蒼蒼的77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大學讓我知道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美”。
大學讓我這個從小城市走出來的內向孩子打開了眼界,見識到很多精彩的人生,而在與這些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影響并塑造著彼此的價值觀。
同班閨蜜C是個西北姑娘,性格堅毅卻內心柔軟。大學時她熱衷參加愛心社的公益活動,畢業后進入NGO工作。老公創業繁忙,她經常要帶著女兒去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出差。可她就像一個女戰士,永遠充滿斗志。當我疲憊的時候,跟她聊聊電話,就能滿血復活。
跟我個性差異最大的朋友是小魚。她是個有趣又有活力的酷媽,在北京的北海邊開了家青年旅舍。
小魚對美好生活勇敢而熱烈的追求,一直在感染著我,敞開心扉去接受不同的人與事。我們相約今年秋天,要相聚在她看得見風景的最美的房間。
給我濃濃溫暖的師姐Fanny大我三屆,罩了我整個大學:我被排擠,她仗義出手;我單戀未果心情沮喪,她陪我通宵K歌。直到現在,她也總是給我最好的建議,鼓勵我“Always Go!”抓住一切機會實現最好的自己。兩兩說這個公眾號,正是在她的鼓勵和鞭策下建立起來的。
感謝大學,讓我們遇見,因為彼此,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上大學本身并不能改變命運,但它給我們創造了改變命運、重塑自我的機會。特別是對于普通孩子,大學教育仍然是實現自我成長的捷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