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黔西縣洪水鎮新橋村蘇興華家的蛋鴨養殖場都熱鬧異常,鴨子的歡叫聲響徹田野,夫妻倆至少要花1個多小時才能撿完6000多枚鴨蛋,還要及時包裝好等候客商上門提貨。
新橋村田壩河流寬廣、水源豐富,當地村民歷來有飼養蛋鴨的傳統。大集體時,13歲的蘇興華就跟隨哥哥遠上四川攆過鴨棚,包產到戶后他和村里的10多戶農戶依托田壩和河流繼續養蛋鴨。隨著打工潮的熱起,2005年蘇興華夫妻倆前往浙江干起老本行,給一家大型養殖場養鴨。去年初,儲備了充足資金和技術的夫妻倆返鄉創業,投資35萬元修建了600平方米彩鋼棚圈舍,清理了6000平方米池塘,從江西南昌購進1萬只優質蛋鴨苗發展蛋鴨養殖。
蘇興華注冊成立了新橋村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5戶農戶加入合作社,養殖規模達到5萬只。去年秋天,合作社的蛋鴨進入產蛋期,每天3萬枚左右鮮蛋銷往貴陽、畢節、遵義等周邊縣市,由于新橋村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認定,生產出的農產品同時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因此所產的綠殼蛋市場緊俏,產品供不應求。“1只鴨正常年份產蛋300枚,每枚0.65元,除去150塊錢飼料成本,至少有40塊錢的賺頭,養上1萬只,一年掙個30來萬沒問題。”蘇興華算了一筆細帳。
今年初,集家禽養殖、屠宰和產品深加為一體的貴州盛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黔西縣,為新橋村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帶來了更大發展空間。蘇興華搶抓機遇借船出海,加盟該公司綠殼皮蛋加工生產線,計劃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公司全權負責所有產品的銷售。更可喜的是,新橋村部分農戶正積極籌措資金,準備加入蘇興華的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