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劉強東在牛津大學的一次演講,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加訪談,我覺得比今夜的比賽要精彩得多,特撰文與各位讀者分享幾點感悟。
1、關于貧窮:勇于面對,一切靠自己
劉強東是江蘇宿遷人,1992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去北京讀大學的時候,窮到什么程度呢?
所有的親戚、朋友,還有全村的村民,大家兩分錢、五分錢地湊,最多給一塊錢,湊了500塊錢;全體村民把所有雞蛋都拿出來送給他,一共76個雞蛋。
就這樣,劉強東帶著500塊錢和76個雞蛋去了北京,那是他第一次去北京,也是第一次離開老家宿遷。
到了學校以后,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家里和村里不可能再給一分錢了,從此一切只能靠自己。
所以,劉強東跑去做家教,去學校食堂門口刷廣告,抄信封,一封能賺6分錢,后來還去推銷書,拿著書單跑寫字樓...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班上有幾個家里條件不是很好的同學,確實比我們要成熟很多,也更努力,一有時間就出去兼職,而我們整天就是混日子,玩游戲。
如今,這幾位同學混得都不差。
每個人的出身和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
實際上,人在年輕時窮一點并不是多壞的事,這更容易讓人成熟,知道努力奮斗的意義。
劉強東如今依然住辦公室,每天工作16個小時,努力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血液里,停不下來。
真正讓劉強東在大學時掙到錢的,不是家教,不是寫一封就能賺到6分錢的信封抄寫,而是計算機。
劉強東學的并不是計算機專業,而是社會學,那他為什么會精通計算機呢?
這里有一個小故事:
大一快結束的一天晚上,劉強東的一位舍友獨自坐在那抽煙,看著比較郁悶。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哥們喜歡外語系的一個女生,追了人家三個月,終于獲得一次出來走一走的機會。
這位女孩說,我英語系的畢業以后找工作都比較難,你們社會學的,以后找工作不是更難。
那一晚,整個宿舍的人心情都很沉重,這給了劉強東很大的打擊,所以他決定學計算機,當時計算機還很少。
說干就干,劉強東便買了很多書回來學習,自學編程,后來去中關村給人家裝電腦,賺了不少錢。
寫程序有多賺錢,利用晚上時間一個月內編寫一套程序,就能賺5萬元。
其實這里涉及到兩種賺錢方式,一是靠簡單的勞動力掙錢,比如抄寫信封;二是靠知識和技術掙錢,比如編程。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一直強調,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能真正地掙到錢。
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擁有自我學習能力的人,一般混得都不差。
劉強東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學里,當時覺得給人裝電腦雖然能掙錢,但終究不是事業,經過分析,他想進軍餐飲業,夢想日后開一萬家連鎖餐廳,像肯德基一樣。
學校附近一家常去光顧的餐廳正好轉讓,劉強東便將大學這幾年打工掙到的24萬全部投了進去,但結果虧了。
原因是什么呢?
疏于管理,以為只要對員工好,員工就會對自己負責。
劉強東對員工很好,所有人工資翻倍,給每個人送了一塊手表,還給他們租了三個院子,有暖氣,有空調...
但沒想到,只用了六個月,這些人就將劉強東的第一次創業夢攪碎,耗光了他所有的錢。
不是餐廳生意不好,而是內部出了問題,前臺收錢的小姑娘和大廚談上戀愛了,每天把餐廳收銀的復印聯一扔,劉強東根本無法查賬。
負責買菜的小伙更離譜,牛肉最早是6塊錢一斤,后來漲到8塊,10塊,甚至翻了三倍,漲到了18塊,為了貪更多的錢,買5斤說買了10斤...
劉強東當時上大四,忙著畢業論文,沒太多時間,每個月就去兩小時,結果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這件事讓劉強東開始了反思,這一次創業失敗讓他知道自己應該學點管理知識。
后來,劉強東去了管理最好的日本企業,工作了兩年,讓他原諒了原來餐廳的那幫員工。
他清楚地認識到:團隊出了問題,是管理者的責任,在幾乎毫無管理和監控系統的公司里面,慢慢會把人性的壞給發揮出來。
沒有管理的企業,結果必然以慘淡收場,企業如此,人生其實也如此,一個人沒有自我管理能力,很難能站到一個很好的位置。
4、關于機會:行業越亂,越要進入
劉強東第二次創業是在中關村,在日企工作兩年,將經營餐廳失敗欠下的債務還清了之后,還剩下12000。
資金有限,就租了一個最便宜的柜臺,買了一臺電腦,剩400塊錢生活,如果三個月內不能賺錢,就意味著第二次創業也失敗了。
但幸運地是,做到了,為什么能做到呢?
劉強東在中關村走了一個多月,發現所有人幾乎都在騙,假冒偽劣商品橫行,一件貨物在柜臺之間搬來搬去,而且也沒有什么服務。
所以,他決定一定要做到和別人不一樣,他的柜臺是中關村第一個明碼標價的柜臺,賣的所有貨都是正品行貨,而且他還會教購買者怎么使用,畢竟當時會的人不多。
堅持了半年,劉強東的“京東多媒體”火了,很多外地人來中關村就找京東多媒體,以至于一夜之間,中關村出現了五六個“京東多媒體”。
不管是在中關村經營“京東多媒體”,還是后來不顧股東們的反對做物流,劉強東始終堅信一條:
如果行業很完美,幾乎看不出來還有什么問題,那就別去碰,因為意味著幾乎沒有機會;如果一個行業太亂、太糟糕,簡直可怕,那就是巨大的機會,一定要進去,因為只要能夠解決問題,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的機會。
很多時候,選擇和思考,比埋頭努力更重要,能發現痛點,往往就意味著機會。
5、關于格局:價值觀支撐格局,格局定高度
一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著能站多高;而一個人的價值觀,則決定著最終能走多遠。
劉強東是一個很有格局的人,當時接手那家餐廳時,老板問他,你不還價嗎?
劉強東說,我喜歡的,不需要還價,這里是我事業的起點,我不是靠你這一家餐廳賺錢,這是一個種子,我把它做好以后要標準化,然后要連鎖化,所以我不在乎這一家餐廳貴一點少一點。
雖然最終餐廳經營失敗了,但可以看出劉強東的格局和野心。
京東之前只做電子產品,劉強東想將公司業務轉型,由電子數碼的垂直平臺轉型為全品類平臺,投資人起初并不同意,對他說,你就做個10億的公司挺好的。
劉強東說,如果只是做一個垂直品類的話,那么永遠是一個小公司,我不愿意停止,所以一定要擴充大的品類,將來可以做成1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
事實證明,京東的這一步走得是正確的,如今成為一個超級大的平臺。
包括后來決定要做自己的物流,投資人同樣持反對態度,劉強東霸氣地講,這個決策是我做出來的,如果將來虧了錢,我拿我的股份補償給你們,如果賺了之后,大家按照股份比例,享受公司的利益。
如今,優質的物流服務成了京東逐鹿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格局和眼界,這種東西很虛幻,但卻又真實存在,而且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高度。
從貧窮時的解決溫飽,到之后想做一番事業,到發現IT行業的亂象,于淤泥中不染,再到日后京東的一步步成長...
劉強東的格局,我覺得來自于他的價值觀,純樸的價值觀,這輩子做一點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最后,借用劉強東對牛津大學的學生講的一番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我沒辦法教你們如何成功,如果你真心想成功,不用恐懼,不用迷茫,你只需要每天能夠保持一直向前,一直向上,永不停止,那么你的夢想終究能夠實現。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