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清單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在離任務完成期限還有二十天的時候一點也不著急,知道最后五天才開始做”、“每次開工都要整點開始,一點半、兩點、兩點半,卻遲遲無法動手”,您是否有上述癥狀?經諾亞招聘網一項調查顯示,60%的人表示曾出現在過自己身上。河北諾亞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職業指導專家張東萱女士表示,這就是職場拖延癥的典型表現,那么如何來治愈這種職場“頑疾”呢?
如何看待“職場拖延證”?
夢林是一家網游公司的平面設計師,每次接到一個項目后,夢林習慣于翻閱之前經手的相似案例及設計范本仔細揣摩,但是對于項目本身卻遲遲不動手去做,直到離交工還有幾天的緊急時刻才會爭分奪秒的倉促應對。不要認為夢林沒有責任心或者是懶惰,實際上她往往更為焦慮,因為她明知道拖拉的壞處,卻一再重蹈覆轍。
張東萱表示,“拖延癥”并不是工作責任心缺失的表現,也并非當事人不關心工作任務而懶散應對。經過大量調查數據顯示,存在“拖延癥”的人群往往更關心自己的工作,期待取得勝利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首先,這類人群往往自信心不足,不相信自己能夠出色的完成工作,進而在著手進行之前畏首畏尾,就如上述案例中的夢林一樣;其次,面對壓力無所適從,對外界環境的不適應。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內容,兩眼一黑的職場人索性什么都不再抓緊,老板不催就表示這事不緊急。當一個人的壓力得不到適當的緩解,便可能不知不覺地采取了拖延的方式去逃避壓力。此外,工作未達到滿負荷也是產生職場“拖延癥”的原因之一。
如何應對“職場拖延證”?
不要認為這種拖延癥并未影響工作成果,雖然任務也在最后時限內完成,但拖延癥猶如慢性毒藥不斷侵蝕職場人的心理。拖延造成的負面后果將會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對自己更加不自信,并且對工作產生抵觸心理,一再給自己拖延的借口,繼而形成了惡性循環。那么,如何來擺脫拖延癥的困擾,還職場人一個干練、高效的職業形象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