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是孔子關于君子和小人形象的一個著名描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坦蕩、心底寬廣,而小人卻經常憂心忡忡、心懷鬼胎。領導干部身邊的小人多了,往往會在“節骨眼”上壞大事。對于小人,我們應當有所識別,并及時戳穿領導身邊小人的“三招慣用伎倆”。
招數一:“笑里藏刀”。大凡領導干部身邊的小人,他們都會極盡曲意奉承之能事,想方設法取得你的信賴。常常是好話捧著,好禮送著,將你侍候得如皇帝般舒舒服服,使領導干部不得不考慮重用這些小人。下一步,小人得志后就為所欲為、作威作福,甚至打你個耳光你還以為他在幫你趕蚊子,接著他就像蛆蟲一樣一步步腐蝕你,然后微笑著在背后給你一刀,大勢已去時你才幡然醒悟:小人心黑嘴甜!古時齊桓公有兩位寵臣,即豎刁、易牙,兩人為向他邀寵都曾有過驚人的表演:豎刁本非宦官,為貼身侍候齊恒公而自愿接受宮刑。易牙是皇宮里一位廚師,有一次聽齊恒公說:“什么肉都吃了,就沒嘗過人肉是什么味道。”易牙回去后將自己3歲的孩子殺掉,蒸熟了獻給齊恒公。二人對恒公的“忠貞”可見一斑,恒公也因此對二人寵信有加。后來,恒公病重,二人遂擔心起自己的處境,想殺太子擁立另外一位王子來保住地位,但恒公不死計謀無法實施,于是他們在恒公寢室四周筑起一道圍墻,禁止任何人入內,恒公就這樣被活活餓死在壽宮。
招數二:“落井下石”。凡小人皆喜歡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伺察領導的愛憎,大獻殷勤,討好領導。小人之媚,不露馬腳,常常在伺察出領導心思以后,順風吹火,使領導在不知不覺中受其利用。隋煬帝時,臭名昭著的大臣裴蘊就是靠“媚”贏得煬帝信任的。裴蘊深得“媚”之要領,他首先下功夫伺察出煬帝不愛聽相反意見,喜歡聽話的人。他便時時處處表現出順從聽話的樣子。他任御史大夫時,煬帝想給誰加罪,他就曲法順情,構成其罪;煬帝欲寬宥誰,他便重罪輕判,將之釋放。就這樣,裴蘊越來越受到煬帝的寵愛,官越做越大,煬帝也對他言聽計從。司隸大夫薛道衡因違煬帝之意遭到譴責,裴蘊便“落井下石”,在煬帝面前大獻殷勤,數落薛道衡的種種不是,結果煬帝盛怒之下便殺掉了這位忠誠的司隸大夫。裴蘊的惡劣行為,使人心日益厭隋,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