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是否也有成功的人呢?你印象中有哪些成功的人讓你感受到了成功的意義?勵志人生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關于成功的人,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成功的人篇1:安徒生的堅持
安徒生很小的時候當鞋匠的父親就過世留下他和母親二人過著貧困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獲邀到皇宮里去晉見王子,請求賞賜。他滿懷希望地唱歌、朗誦劇本,希望他的表現能獲得王子的贊賞。
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藹地問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嗎?”
安徒生自信地說:“我想寫劇本,并在皇家劇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這個有著小丑般大鼻子,和一雙憂郁眼神的笨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對他說:“背誦劇本是一回事,寫劇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項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懷抱夢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沒有去學糊口的手藝,卻打破了他的存錢罐,向媽媽道別,到哥本哈根去追尋他的夢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過所有哥本哈根貴族家的門,沒有人理會他,他從未想到退卻。他一直寫作史詩、愛情小說,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俏雖然傷心,仍然堅持寫了下去。
1820xx年,安徒生隨意寫的幾篇童話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兒童的爭相閱讀,許多讀者渴望他的新作品發表,這一年,他30歲。
直至冷日,《國王的新衣》、《丑小鴨》等許多安徒生所寫的童話故事,陪伴了世界上許多兒童健康地成長。
聰明如你者,無論環境如何的因苦,不要向它低頭,要堅持。沙地雖然貧瘠干燥,綠色的仙人掌還是挺直身軀,讓自己開出繽紛的花。
關于成功的人篇2:夢想成真
她也憑此一舉奪得了世界大師錦標賽女子100歲至104歲年齡組的鉛球冠軍。記者問她:“您這么大年紀還能舉得起這么重的鉛球,真是令人驚嘆。一個將夢想堅持了百年的人,魔鬼也許可以阻擋她實現夢想的腳步,卻無法阻擋她夢想成真!
恐怕很多人都已經記不清自己兒時的夢想了吧?但有個女孩卻一直堅持著自己兒時要做世界冠軍的夢。為此,她每天都早早起床跑步,課余時間除了幫父母做家務就是參與各種體育活動。
后來,她不得不忙于學業;再后來,她又結婚、生子;然后要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后,婆婆又癱瘓了,她又要照看婆婆。接下來,她又要照顧孫子……轉眼間,她已經六十多歲了。總算沒有什么讓她分心的事情了,她又開始鍛煉身體,想實現童年的夢想。她的丈夫開始總是笑她,說他沒見過一個六十多歲的人還能當冠軍的。后來他卻被她的執著感動,開始全力支持她,并陪她一起鍛煉。三年后,她參加了一項老年組的長跑比賽。本來就要實現她的冠軍夢了,誰知就在她即將到達終點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手臂和腳踝都受傷了。與冠軍失之交臂的她痛惜不已。
等傷好了,醫生卻警告她,以后不適合再參加長跑比賽了。她沮喪極了。多年的心血白費了。難道冠軍夢就永遠也實現不了了嗎?這時,丈夫鼓勵她說:”冠軍有很多種,你做不了長跑比賽的冠軍,可以做別的項目的冠軍啊。“從此,她開始練習推鉛球。
允許老年人參加的比賽并不多。七年后,她才等到了機會,報名參加了國外一場按年齡分組的鉛球比賽。但就在出國前夕,她的丈夫突然病倒了。一邊是等待了多年的得冠軍的機會,一邊是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丈夫,她最終放棄了比賽的機會。
多年后,她終于等到了世界大師錦標賽。這場大賽不僅包括鉛球比賽,而且參賽選手的年齡不限,并按年齡分組比賽。不過,這項比賽卻是在加拿大舉辦,離她的國家太遠了。她的兒孫都不讓她去。因為當時的她已經快八十歲了。雖然不能去,但她依然堅持鍛煉。她堅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當上冠軍。
轉眼,又二十多年過去了。20xx年10月份,世界大師錦標賽終于在她的家鄉舉辦了。來自全世界95個國家和地區的28292名”運動健將“參加了本屆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賽事。雖然當時的她已經年過百歲,但沒有人能再阻止她的冠軍夢了。
那一天是10月10日,陽光明媚。她走上賽場后,舉重若輕地撿起八斤多重的鉛球放在肩頭、深呼吸,然后用力一推,鉛球飛出4米多遠。這一整套流暢的動作讓現場的觀眾們驚呼不已,都紛紛站起來給她鼓掌。她也憑此一舉奪得了世界大師錦標賽女子100歲至104歲年齡組的鉛球冠軍。
記者問她:”您這么大年紀還能舉得起這么重的鉛球,真是令人驚嘆。您是怎么鍛煉的?“她驕傲地回答說:”我每周5天定期進行推舉杠鈴訓練,我推舉的杠鈴足有80磅(約36.29公斤)。雖然我知道,只要我參賽就一定能獲得冠軍(在這個年齡段,能舉得起這個重量,還能來這里參賽的人只有她一人),但那樣對我來說太沒意義了。我要向所有人證明,我不是靠幸運,而是靠實力奪取冠軍的。“她的話贏來了眾人熱烈的鼓掌。
她就是澳大利亞的百歲老太魯思·弗里思。
一個將夢想堅持了百年的人,魔鬼也許可以阻擋她實現夢想的腳步,卻無法阻擋她夢想成真!
關于成功的人篇3:將笑柄變成了奇跡
1895年,漢尼馬出生于荷蘭鹿特丹市一個熱衷于藝術收藏的富裕家庭,父親更是把收藏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但命運往往就是這樣捉弄人,在一次孤注一擲的古董收購中,父親看走了眼,用全部家當抵押貸款收藏的一件古董竟然是一件高仿的贗品。最后,活在別人嘲笑中的父親郁郁而終。閉眼前,他緊緊抓住漢尼馬的手:“真正好的藏品往往在民間,收藏不要光看價錢。希望你能走我沒有走完的路,為我的失誤洗刷恥辱。” 漢尼馬眼中含著淚水,重重地點頭。
在學校,家道中落、穿戴破舊的漢尼馬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和欺侮。但漢尼馬也有自己的快樂時光,那就是在書中徜徉,看畫家的畫作和自傳。慢慢地,漢尼馬迷上了畫家文森特·凡·高的作品。凡·高作品中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前面。凡·高生前賣出的作品只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僅為當時的400法郎(折合一美元)而已。在凡·高死后不久,社會上就開始評定他是一流畫家。可惜的是,凡·高本人卻在還未獲得正確評價之前,就自己拉上了人生的帷幕,在強烈的自我懷疑中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而他自殺前19天所創作的絕筆之作《麥田》,在1920xx年拍出了1200萬的驚人高價。
漢尼馬產生一個強烈的愿望:窮己一生,一定要收藏一幅凡·高的真跡。他的這種想法遭到了朋友的一致反對,有人說讓他從父親的失敗中警醒,有人說他沒有一雙“天眼”,拿什么鑒定滄海一粟的真品?但漢尼馬并沒有退縮,他眼前浮現的是父親去世前看他的期待眼神。
漢尼馬專買未署名、無鑒定書的作品,憑直覺認為收藏品是真跡,結果幾乎都是假畫。但漢尼馬并沒有氣餒,在別人的嘲笑中,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路。1975年,漢尼馬在鄉下發現了一名叫《布呂特芬風車磨坊》的品相并不佳的畫作,然后以6500法郎購得這幅畫。他堅稱這是凡·高作品,但藝術界都認為他患了癲癇,又在幻想。有人說:“凡·高的作品這么便宜?” 有人說:“漢尼馬又開始發瘋了!” 漢尼馬笑著說:“我沒有瘋,你們只看到了商品的價格,而我看到了藝術的價值。”
1985年,漢尼馬去世前,微笑著握住兒子范加爾的手:“我一生的愿望達成了。我要去上帝那兒告訴凡·高,我珍藏了他的作品。好好保存這幅畫,有一天它會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可。” 范加爾含著淚,重重地點頭。
漢尼馬收藏的《布呂特芬風車磨坊》,在35年后的20xx年3月,由權高望重的凡達西博物館館長柯寧宣布,經過上百次的高科技鑒定,證實這幅畫“毫無疑問”是凡·高1888年的作品。雖然畫中人物眾多,與凡·高的典型畫風不符,然而磨坊十分突出,明亮的色彩大膽揮灑在畫布上,用的是凡·高常用的顏料,也和當時凡·高的幾幅作品風格類似。經查證,1888年2月,凡·高和朋友高更到法國南部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南方強烈的陽光和陽光照射下的田野、花朵、河流、農舍與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于是就有了這幅與眾不同的作品《布呂特芬風車磨坊》。
最后,經過專家組評估,這幅畫的價值至少1億美元。聽到這個消息,漢尼馬的兒子范加爾激動地流下淚水——為父親生前在滿世界嘲諷中的自信和堅持。在父親的墓前,范加爾把這個消息讓清風傳給父親。
一幅被世人嘲笑長達35年之久的“贗品”,如今終于咸魚大翻身。20xx年4月一個月,該畫在荷蘭各大美術館展出,觀者如潮。凡·高在世短短37年,留下約900幅畫作,而這幅“風車磨坊”是從1995年以來首度被鑒定為真跡的作品。
35年之后,漢尼馬將笑柄變成了奇跡。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