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個性張揚,率意而為,不會委屈求全,結果往往是處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后,才知道了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收斂。
其實,歲月帶給我們的絕不應止于表面的成長,而應是底蘊的增加,張揚不應該是浮華的較勁、物欲的比拼,而應該是低調的深沉、儒雅、寬容和理解!
過于張揚,烈日會使草木枯萎;過于張揚,江水會決堤;過于張揚,會使我們變的瘋狂,偏離生活的軌道。過于張揚就成了張狂,張狂是幼稚的表現,可能會讓你跌入萬丈深淵。
一、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繁華不會長久,一切榮辱都是交替變化的,尊貴是以卑賤為根本的,高是以下為根基的,卑下是一切高高在上的基礎。因此,了解了貴賤、高下的辯證關系,做人就不會太張揚。過于張揚就會自取其辱,而凡事懂得處下、居后的人才能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
二、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為而不爭
大自然的規律是生養萬物但不居有,哺育萬物但不主宰,所以天道有利于萬物,而不妨害它們。做人也應如此,有所施為,而無所爭執。它并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故步自封,而是對現有收獲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
處心積慮、強取豪奪來的終不會長久,公平、互利的競爭才是真正智慧的“不爭”,通過“不爭”而“爭”得來的才會長久。
三、自恃者不彰 自矜者不長
自以為是的反而不得彰顯,自高自大的反而不能出人頭地,即使一時得逞,也必定碰得頭破血流,好景不長。因此,懂得損益之道的人,做人、做事都不肆張揚,對人、對事都始終保持一顆謙遜之心。只有承認自己在很多方面無知,你才能做到虛懷若谷,裝得下東西。
四、味要減三分 路要讓一步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路徑窄處,留一點空間余地讓他人行走,這樣就不會有沖突。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德在人先,利在人后,必人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必受人敬。能常保這種謙讓與為人著想的態度待人接物,才是最安詳快樂的處世之道。
五、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海不讓溪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做人也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正所謂“宰相肚里能行船,將軍額頭跑得馬”,只有容人,才能容己。故以寬容之心,對人對事,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君子之風度。容與忍是統一的,這不是懦弱,也不是個人做事原則的背叛,而是以退為進,在容忍中尋找事情的解決的最佳方案。
六、委曲求全 不爭善勝
人間事往往不委屈難以求全,為求全難免委屈;能委屈方為大丈夫,會求全才叫真本事。兇悍張揚之人難免要在爭勝斗勇中受到損害;只有懂得屈伸進退道理的人,才會不強求成功,能委曲求全而不傷及自身。
不主動出擊,應用潛藏策略,自己不顯山露水,則屬于“不爭”。“不爭”是爭的一種最優策略,通過“不爭”可以達到“莫能與之爭”的目的。如果你把自己總是放在最高峰,很可能馬上會掉下來,而有了“不爭”之德的人,就可以防止失敗。
七、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知道滿足,你就不會受到屈辱;如果你適可而止,你就不會遭到危險,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不知足導致人們往往會用不正當、不符合倫理的手段達到欲望的短暫滿足,而由此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并不會帶來“常樂”,這正是因為沒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樂的心態而造成的。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藏鋒是一種自我保護,藏而不露是一種魅力,太張揚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招人白眼。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遇喜,不形于色;遇衰,不由上而下于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