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據權威有關人士對此評價,“在本地化、互動化方面,o2o是大趨勢”。無論你知不知道o2o,這個市場正在被迅速激活。
那些失敗了的O2O的十大共同死因
互聯網+、O2O、轉型、融合、創業、融資、風投……當這一長串詞蹦出來,當前經濟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似乎要呼之欲出了。互聯網吹來的革新風潮浸潤了世界各地,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起的跡象愈加明顯。歷史上,每一次全球范圍內的巨大變革,總會引發世界格局的重新確立,社會分工也會顯著改變。在這場翻天覆地的動蕩中,大多數革新者都已默默死掉,很小一部分天之驕子能夠經過血雨腥風的考驗活得精彩。成功者的經驗各有各的優秀,失敗者的教訓也各有各的意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至少還可以作為后來者繼續前進的墊腳石。
在如今的創業大潮中,O2O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業看來,甚至到了得O2O者生,失O2O者死的地步,有一點夸張了。O2O也因此被視若神明,對于試圖轉型的傳統企業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緊O2O,下一步就被新興力量拍死在沙灘上。杞人憂天或許過于言重,憂心忡忡卻是很多企業真實的現狀。在摩肩接踵的改革大軍中,有多少O2O企業成功了,有多少失敗了?為什么成功?為什么失敗?聽慣了成功者的慷慨激昂,也來緬懷失敗者曇花一現的凋零吧!這同樣是為了成功。
1、O2O不是萬能鑰匙,搞清楚自己要搞定什么才是關鍵
理性的情況下,關于萬能這樣的偽命題是不言自明的。在非理性的情況下,答案好像不那么明朗了。不知從何時起,O2O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傳統企業轉型思考它,互聯網企業落地思考它,創業創新思考它,幾乎無處不在。“互聯網+”的提出讓O2O更加火爆,很多人覺得“互聯網+”不正和O2O“線上+線下”一脈相承嗎?都為“互聯網+”搖旗吶喊了,要借“互聯網+”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O2O瞬間高大上了。且不論“互聯網+”是不是萬能的,O2O絕對不是萬能鑰匙。可惜太多的企業盲目跟風O2O,不管三七二十一,先O了再說,指望套上O2O的外衣,搖身一變就成功了。大錯特錯。
2、模式是什么鬼?O2O不是模式,沒有人不是O2O
從O2O被提出開始,普遍被稱為O2O模式。O2O真的是模式嗎?或許稱作概念更確切吧。O2O風靡可以說是這兩三年的事,可是生活服務、招聘、團購等網站卻早已出現。包括58同城、智聯招聘、Linkedin、美團等等,其中一些還被當作O2O的典范。因此,O2O可以說是在一些既存商業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的概念。它本身并不適合被作為模式。退一步講,就算把O2O作為模式,模式是什么?成功有模式嗎?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按照既有模式照葫蘆畫瓢是不可能成功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