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錯是幫助別人改正錯誤的一種方法,但糾錯最忌諱讓他人無地自容,下不了臺階。因此,在我們試圖使別人改正錯誤時,最好使用一種委婉的方式,給對方留一些面子,這樣的糾錯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否則不但無法達到讓他人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且有礙于你的人際關系。
俗話說:“人活臉,樹活皮。”此話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點:愛面子。保全他人的面子,這是一個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會顧及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只愛自己的面子,而不給他人面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走下臺階,他只好使出最后一招——自衛,也不會給你面子。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臺階。
生活中,讓他人保全面子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我們殘酷地抹殺了他人的情感,又自以為是,我們在其他人面前批評一位小孩或員工,找差錯,發出威脅,不去考慮是否傷害到別人的自尊。然而,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做寬容的了解,卻可以減少對別人傷害。
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覺得他怎么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因此,我們要學會間接地指出別人的錯誤或過失。
一天下午,查理·布夏經過他的一家鋼鐵廠,撞見幾個雇員正在抽煙,而他們的頭頂上正掛著“請勿吸煙”的牌子。那么夏布先生是如何處理此事的呢?他并沒有指著牌子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而只是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煙,然后說:“老兄,如果你們到外邊抽,我會很感謝你們。”
員工當然知道自己破壞了規定,但是夏布先生不但沒說什么,反而給了每個人一樣小禮物,你能不敬重這樣的老板嗎?誰能不敬重這樣的老板呢?
以上例子,說明了糾錯是一定要給對方留足面子,否則就會傷及他人。另外,糾錯時切不可沒完沒了。在我們的溝通中,往往會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也可能不如“旁觀者”看得透徹。所以,當我們發現別人的過失時,應該及時予以指正和糾錯,這是很有必要的。
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糾錯如果反復進行,就會失去作用。有的人在糾錯他人時,總以為自己占了理,糾錯個沒完沒了。其實這是低下的糾錯方法。有經驗的人在糾錯他人時,總是適可而止。糾錯的話不宜反反復復,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并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
蘇東坡幼年時,非常有天資,由于讀書多,書上的字也沒有不認識的,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在一片稱贊聲中,蘇東坡有點飄飄然了。于是有一天,他在自己書房門前書上一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后,有的人捧場,更多的人則是不以為然,認為他太不謙虛,口出狂言,因而使他的形象降低了。
有一位長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東坡“求教”,請蘇東坡認一認他拿來的書。書上寫的全是周朝史籍創制的字體,蘇東坡一個字也不認識,羞得面紅耳赤,只好向長者道歉。長者也沒有說什么,便含笑而去。蘇東坡這才感到自己門前的對聯名不副實,馬上將對聯各填一字,上聯是:讀盡人間書好,下聯是:識遍天下字難。這件事教育了蘇東坡,最后終于使他成了有名的大文豪。
因此,在我們試圖使別人改正錯誤時,不妨使用一下這種委婉暗示的方式,給對方留一些面子,這樣的糾錯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糾錯時,切忌用諷刺、挖苦的言辭,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為這是一種輕視他人的態度,也是缺乏修養、沒有溝通風度的表現。有經驗的溝通者,在糾錯時,會采用各種技巧提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但不會用諷刺、挖苦的言詞和粗話等有辱對方人格。
總之,糾錯的話一定要給對方留個臺階,不要傷害到對方的自尊,要顧及對方的面子。
旁敲側擊,巧妙暗示
旁敲側擊,避免正面迎敵,這不僅是兵法里的招數,也是與人交往中以守為攻的一條妙計。在說服別人時,不直接交代說服的目的,而通過曲折含蓄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意見暗示給對方知道。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既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又可避免難堪的場面,所以常被用來作為說服的有效手段。
蘇秦到楚國后,過了三天,才得到被楚王召見的機會。召見后,蘇秦立即請辭回國。
楚王說:“我久聞先生大名,見到你如同見到古代賢人。今天先生不惜千里來會見我,竟然不肯多停留,這是為什么呢?”蘇秦回答說:“楚國的飲食比寶玉還貴,柴火比桂木還貴,傳達人像鬼一樣難以看見,大王像天帝一樣難得拜會。如今您是讓我吃寶玉、燒桂木,靠著鬼去見天帝。”
楚王頓時很羞愧,說:“請先生暫到賓館安歇,我聽命就是了。”蘇秦在這里運用的即是“旁敲側擊法”。
生活中,正面的勸告往往會使人產生逆反心理。這時,不妨獨辟蹊徑,換個方法來勸說,從側面打開缺口,或許能事半功倍。旁敲側擊法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好方法。旁敲側擊法一般多以人與人的感情為媒介,以人對新事物的興趣、注意力或以列舉有關事例為突破口,對其進行攻心。
荷蘭物理學家彼得·塞曼,大學一年級時十分貪玩,物理成績也不好,被人稱為浪蕩公子。為此,他的母親很傷心。為了勸告兒子,她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他們的家鄉位于西海岸的一個半島上,自古以來常被大海淹沒。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鄉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襲,一個孕婦在孤舟上漂流了幾天幾夜,產下了一個男孩兒——彼德·塞曼。幸虧鄉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平安無事。接著,母親不無悲哀地說:“早知塞曼是個平庸的人,我當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聽完母親的話,羞愧萬分。從此,他改掉壞習性,努力學習,最終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些女孩子喜歡動不動就生男友的氣,以顯示自己有個性。如果這個女孩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長的嬌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不滿。有些癡情的男孩子因為自己的某句話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會忙不迭地賠禮道歉,更有甚者會貶低自己請求原諒,以示對戀人的忠貞。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你可以采用“柔性敲打”的方法讓對方自己覺悟。
某局長的千金小徐和本單位的小張談戀愛時,總是顯示出某種優越感,因為小張是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分在局里做科員,沒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張家做客,對小張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總是流露出看不順眼的情緒,并不時在小張耳邊嘀嘀咕咕。吃過晚飯后,小徐把小姑子使喚得團團轉,一會兒叫燒水一會兒又讓拿擦腳布什么的。
小張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機笑著對妹妹說:“要當師傅先學徒嘛!你現在加緊培訓一下也好,等將來你嫁到別人家里,也好擺起師傅的架子來。”小張這么一說,小徐當時似乎聽出了什么,過后不得不在小張面前表示自己有些過分。
小張不失時機地用“要當師傅先學徒”的俗話來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沖突。即使對方當時略有不滿,過后也會有所感悟的。
使用旁敲側擊的說服策略,能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同意你的論點,對于那些態度強硬的說服對象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好的說服方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