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無外乎贊、幫、勸、責、警,但分寸拿捏,要恰到好處,過頭了就不好。
贊人要貼切,忌太過;夸獎別人,我們往往不遺余力,恨不得把好聽的詞兒都用上,盡管自己說得高興,別人呢,也聽得開心,但自己已經犯下了不實事求是的錯誤,而別人呢,也有了喜歡聽好話的嫌疑。
幫人要恰當,忌太包;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侯,會自覺不自覺地大包大攬,干了許多越俎代庖的事,違背了別人的意愿還不自知,殊不知這樣的幫忙,往往會幫倒忙,好心也會干成壞事。
勸人要委婉,忌太直;別人遇事想不開了,我們會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在勸說的過程中容易就事論事、哪壺不開提哪壺,直不籠統地直奔主題,結果是越勸越想不開,越勸越固執,事與愿違。
責人要含蓄,忌太盡;指責、批評人的時候,我們會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存在,愿望雖然很好,但往往口不擇言,不僅讓對方難以接受,還會誤解成往傷口上撒鹽,結果呢,可想而知。
警人要疑似,忌太真;當我們發現別人有某種傾向,可能要干傻事的時候,就要去提醒、警示他,但事情尚未發生,這畢竟只是我們的擔心和猜測,所以,就要婉轉、比喻,不可像真的有事發生那樣處理,更不可就此批評、指責他,把事情弄得難以收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