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個很溫暖的詞語。可朋友到底是什么?很不容易說清楚。“四海之內皆朋友”,話說的響亮,其實沒那么理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可遇不可求。泛泛而交的朋友,場面上熱鬧,能大碗喝酒,卻不可以默對品茶,能錦上添花,別指望雪中送炭。至于諍友,可敬可佩,但不到不得已的時候不要去做,少有好的結局。
孔子說:“朋友數,斯疏矣。”老夫子看似古板,實際精通人情世故。朋友相處,固然以誠相待,也是該講的話則講,不該講的話則不講。
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但朋友是個例外。“朋友還是老的好,天涯海角忘不了。”老朋友代表生命里的一段歷程,見證了過去的好時光。但時光如此無情,老朋友分開久了,也會產生疏遠之感。“故人好比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古人說:“一生一死乃見交情。”這話不錯,患難之交最珍貴??煞彩露加秀U摗4善髟饺A貴,越經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經不起傷害。楚漢之際,張耳與陳余結為刎頸之交。后來只因一次誤會,竟水火不容刀戈相見。
古人又說:“一貴一賤,交情乃現。”這就更不容易了。朋友的紐帶是平等,仰視俯視可以成為死黨粉絲或義仆,但成不了朋友。不過,這也要看做什么樣的朋友,單純的牌友棋友票友,貴賤之分就不大要緊。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秉性不同關系不大,還能互補,價值觀不一樣很難交為朋友。許多人覺得薛寶釵最配賈寶玉,寶玉偏不喜歡。無它,話不投機半句多。
有的人交朋友很實際,就是為了獲取利益。“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可是一旦目的達不到,翻臉不認人,所謂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為朋友兩肋插刀”。這是江湖好漢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豪氣沖天,似乎把朋友做到極致。但這種江湖義氣到底有幾分真實?《水滸傳》里的江湖好漢,大概只有魯智深為朋友不計利害挺身而出,武松石秀李逵不過爭風逞能,雷橫戴宗施恩圖謀的是一己之利。張橫唱道:“老子生長在江邊,不愛交情只愛錢。”比表面仗義疏財實際看人下菜碟的柴進大官人坦率多了。
蘇青曾嘆息,“女朋友只能夠懂得,男朋友才能安慰。”異性朋友更多了一份體貼一份知心。不過,紅(藍)顏知己好是好,做久了也難。交往過密,自然生出肌膚相親的情愫,不是轉為情人,就是戛然而止。女人分手時會說,“情人做不成,做朋友吧。”這是怕傷男人自尊而說的搪塞話。事實上,就算還能做朋友,也如隔夜泡飯一樣寡淡。
有人把借不借錢拿來衡量朋友,徒然自尋無趣。朋友有難理當相助,但各人有各人的處境,朋友的交往也是各式各樣,錢可不是做朋友的標準。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朋友反而比陌生人更需要包容。允許彼此有私心,有過失,有毛病?;馃耍故悄軌蛉∨圆涣羯駝t會燒灼皮膚。“十分冷淡存知己”,這是民國才女張充和七十歲時說的一句雋語。
如此顛顛倒倒說了半天,什么是朋友還是霧里看花。有一首詩寫的好,朋友是:“雪夜的火爐;雨中的紅傘;無言的牽掛;彼此的憂歡;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人的胸膛……”可是,我們無需背誦華麗的辭藻,不必探尋朋友的哲理內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幾位同行的伙伴,走的不寂寞,如周華健的歌聲:“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