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朋友單位里一個大齡恨嫁的女同事旅游歸來,帶著一堆餡餅作為手信分給辦公室的眾人,大家紛紛說謝謝,問她玩得是否愉快。這時候,某個不長心的姑娘走了進來,看到恨嫁女在分餅,張口就問恨嫁女:“喲,發喜餅呢?”
辦公室里的一眾同事尷尬地不行,誰都不知道該怎么接口。只好默默得笑笑,然后低頭開始工作。恨嫁女把餅盒往桌子上一放,說了一句哪來的喜喲,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臉色很是不好看。
另一次,辦公室聚餐吃烤魚。恨嫁女的身材比較高大,但是不太愛吃魚,所以吃了沒多少就不吃了。被那個不長心的看到了,忙對恨嫁女說:“哎哎呀,XX,你馬子那么大怎么只吃那么一點啊?來來來多吃點多吃點。”恨嫁女說自己吃飽了,不長心的那個一臉驚訝,又重復了一遍:“你馬子那么大吃這點就飽了啊?沒想到你胃口那么小哦。”,看著這頓飯眼看要吃下不去了,領導忙出來打圓場岔開了話題,才氣氛古怪得結束了這場聚餐。
還有一次,還是這兩個人。恨嫁女正在和某個剛休完產假回來的新媽媽聊天,稱贊她家寶寶長得可愛又精神。“我也好喜歡小孩子的,以后一定要生兩個。”恨嫁女同事說。這時候不長心的那位又毫不留情得神補刀了一把:“那你什么時候結婚啊?”,恨嫁女臉色一陰,徑直得走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從此,這梁子算是結下了。要說有什么矛盾,恨嫁女和不長心的根本不是一個部門的,平時也沒有接觸,不長心的那個純屬嘴碎,得罪的也遠不止是恨嫁女一個。偏偏她還覺得沒什么,逮著個人就能唧唧歪歪開個一堆炮,也算是個性使然。
某同學家里老人生病去世,發了條朋友圈訴說心里苦悶。大家都紛紛給他發一些節哀,老人一路走好之類的。突然冒出個漢子的回復:“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某同學就回了那漢子兩個字:“呵呵”。
別人正難過著呢,你跑過去說個自然規律。這話不是說道理不對,而是時機不對。冷冰冰高高在上一副洞悉事態的樣子,是個人看著就覺得不舒服。感情就你懂規律,就你懂自然,這不是招怨么。倒也不是那個漢子有什么壞心眼,但是不懂說話,就是在別人傷口上撒鹽,還不如一句都不說。
有個姑娘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說,她自己的好朋友跟她掰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后來她給我看那個好友給她發的微信聊天記錄。好友說她太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總是亂說話。好友有一句話挺有意思:“你從小到大人緣都那么次,真的都是別人的問題嗎?”
姑娘覺得很委屈,我從小就是這直腸子啊,我覺得沒什么不好啊,想什么說什么不是坦誠的表現嗎?難道非得要藏著掖著學那些綠茶婊?我這好朋友也太容易受傷吧。
我聽著也覺得無奈,姑娘的心可是夠大的。估計父母從小也多寶貝著,所以沒告訴她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忍受她所謂的直白。說話直這件事,真的沒什么可以拿出來驕傲的。
毒舌如Sheldon或是Max,在劇里面或許看著很爽,但是如果你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朋友,你的感覺并不會太好。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一類人標榜自己的優點是“說話直”,覺得自己直來直去是個好處,反而覺得其他人都是心機婊,被她們的話刺到的都是玻璃心。其實都不過是不會做人又懶得去好好學做人。在責怪別人都對你挑三揀四之前,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謹言慎行了。
她們總是說活著并不是為了討好任何人,但是人活著,也并不是為了傷害所有人的。
偶爾有一兩句毒舌開始流行了,那些張嘴可以毀滅宇宙的人都覺得自己占領高地了。
我們生活中很多得罪人的話,其實和忠言逆耳完全沒有關系,完全是說話者嘴炮的產物。當你的想法和對方的想法是相違背的時候,你也要試著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把你的觀念說出來。或者,對方行為有虧,即便是諍言,也應該學著用合理的說話方式,讓對方更好地吸取你的意見。直白的指責,甚至帶有侮辱性質的嘲諷,只會令對方越發得抗拒。
說話說得好,講究時機,方式。哪怕你要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面對不同的人說話的方式也不同。都說會不會說話是取決于情商高低,但實際上都是說話者有沒有一顆愿意去體諒別人情緒的心,在開口之前肯不肯替別人設身處地得考慮下對方的感受。
老頭總是說,說話多容易,嘴一張就成。說話又多難,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又能讓人跳。
與人善言,暖若錦帛;與人惡言,深于矛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