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對一個陌生人面帶微笑,我們可以向一個路人伸出援手,為什么我們總是毫不留情地去傷害我們最親的人?為什么我們總是把自己最反叛的一面展現給最愛我們的人?
同樣一件事,如果發生在外人身上,我們可能不在意;但如果發生在親人身上,就可能使我們變得情緒激動。這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對親人的期望遠遠高于外人,二是我們更在意與外人的關系是否處理地恰當。
這種“偏心眼”存在于無形當中,你意識到了嗎?
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生存的壓力,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形成一種可怕的情緒。以至于使生活中的很多人用暴力的情緒,來發泄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與不滿,但你是否發現,這些人在民泄的同情,其對象往往是與自己最親最近的人。
有人說,之所以對最親最近的人發泄暴力情緒,完全是出于在乎,因為只有在親人面前,才會毫無保留的展現自己;也有人說,因為他發泄完之后,不會擔心后果,因為親人是不可能回報自己這種不良情緒的。
可見,無論是哪種說法,其共同的一點都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親人,是永遠會對自己好的人。生活中,尤其是那些青少年們對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本身就有很大的壓力,再加上一點不順心,他們總會把這種不順心發泄到親人的身上,而在外人面前總是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很好的抑制。
你可以容忍別人的不完美,為什么對親人就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
用睜開的眼睛透視世界的美麗,用閉著的眼睛抹去世間的無奈,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可謂是活出了極致。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正是人們為人處世所需有的真理。我們都知道,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則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哲學。有句俗話叫“難得糊涂”,的確有它的道理,只要不讓它突破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凡事睜只眼,閉只眼,不過于精明,乃是人們周旋于世的最佳方案。
要做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要學會“割舍”,這樣看來“糊涂”不再是愚蠢,而是一種豁達,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瀟灑。做人要難得糊涂,過分的精打細算,有時仍抵不過天算,尤其是那些可以與“外人”豁達的人可以做到“糊涂”,而與“親人”卻總是斤斤計較。人們常說,對人能夠做到“糊涂”是不容易的,這不僅需要有一定的修養,還需要有一定的雅量。
親情、友情與愛情都是神圣的。要懂得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了。為什么不能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好一點呢?沒錯,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不愉快的事,但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換一種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而不應該讓你的親人去領教它。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