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jīng)常有人被自己的情緒問題困擾。
比如總是容易沖動,愛對身邊的人發(fā)火,雖然事后也很后悔,但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發(fā)現(xiàn)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那么,針對這種情緒問題我們可以怎樣調(diào)整自己呢?今天實用菌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管理憤怒的方法。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調(diào)整自己。
01
正確看待憤怒
像所有情緒問題一樣,我們也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憤怒。
一方面,過多的表達憤怒會顯的我們很情緒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愛沖動、脾氣大。它要么會導(dǎo)致別人遠離自己,不容易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要么會引發(fā)對立和對抗,甚至讓他人產(chǎn)生打擊報復(fù)的心理。
另一方面,從來不發(fā)脾氣也不是一件好事。假如憤怒被強行壓抑,不能合理的疏導(dǎo)出來,會讓人變的很壓抑、抑郁、沒有活力。
所以,我們管理憤怒的目標不是做一個永遠不生氣的人,而是能合理的表達憤怒。
02
正確的了解他人的動機
我們之所以會憤怒多是因為感覺自己被冒犯了,比如認為別人故意和自己做對、或者挑釁自己。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動機的推測都是不準確的。比如你和一個人說話時,對方顯的有點不開心。這時你可能會下意識的認為ta對你不滿,但也有可能是ta身體不舒服,或者遇到了其他不順心的事,從而導(dǎo)致的不開心等等,各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所以,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能一廂情愿的認為自己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而是要通過溝通來核實對方真實的意圖。
比如我們可以用認知檢驗的方法來和別人交流。
認知檢驗包含三部分內(nèi)容:
1.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2. 列出你關(guān)于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理解;
3. 讓對方對該行為作出澄清
比如剛才的例子,你可以這樣問:
“我發(fā)現(xiàn)你今天不開心。”(注意到的行為)
“我想知道是不是我做了什么讓你不高興的事,”(第一種理解)
“還是你遇到其他心煩的事?”(第二種理解)
“你能告訴我到底是因為什么嗎?”(請求澄清)
當我們能用認知檢驗的方式和別人溝通時,就不容易對別人言行產(chǎn)生誤解,從而也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動和不滿了。
03
正確地表達憤怒
根據(jù)實際情況的不同,表達憤怒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直接表達憤怒。
假如他人真的侵犯了我們的利益,或者惡意的挑釁我們,完全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這樣可以及時的表明自己捍衛(wèi)自己邊界的態(tài)度,警告對方的同時也維護自己的利益。
但是,這里我們要把直接表達憤怒和宣泄情緒區(qū)分開來。
宣泄情緒就是抱怨和指責(zé),一般以主觀的評判為主。比如:
“你總是這么不講理!”
“你就是這么自私!”
當我們這樣表達的時候,很容易激發(fā)出對方的負面情緒,從而陷入互相批評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
而直接表達憤怒則是要具體地指出讓你惱火的事,對他人的言語和行為的描述要客觀和準確。這樣讓別人的感覺就是你在就事論事,而不是人身攻擊。你憤怒的是他人在這件事上的做法和態(tài)度,而不是他本人。
這樣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矛盾的激化。
第二種是不表達憤怒。
生活從來不是完美的,不公平的事情也是經(jīng)常會遇到的情況。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也有很多情況,直接表達憤怒并不合適。
比如對一個銷售人員來說,客戶可能會對你提出很多苛刻、甚至是無理的要求,這個時候生氣顯然是弊大于利的。
面對這類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要學(xué)會疏導(dǎo)自己的負面情緒。
比如通過跑步、打球等體育鍛煉的方式可以將身體里的能量得到一定的釋放,從而緩解自己內(nèi)心的壓力。
另外,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遇到的事情,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也可以因為自己理解的不同而緩解自己之前不滿的情緒。
最后,實用菌想說,假如你想讓自己變的不那么沖動,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要清醒的認識到,改善情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對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所以,應(yīng)該沉下心來,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上一點點改變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并學(xué)會反思和總結(jié),這樣積累下來,我們表達憤怒的方式就會越來越成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