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年初,單位新入職一名高材生,學歷高、智商高,據(jù)說面試時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我們都對這位新人充滿期待。
果然,她沒讓大家失望,工作中表現(xiàn)出很強的學習能力,凡事交待給她,很快就能get到重點,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可是,時間一長,同事們都開始疏離她。
原因是,她總顧著自己完成工作,從來不會詢問工作鏈上下游的進展情況;
有時遇到后續(xù)工作人員詢問她相關(guān)事項,還總擺出一副“不關(guān)我事”臉,使得工作銜接不太順暢。
一次,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張姐憂心忡忡地說自己家孩子發(fā)燒住院了,其他同事都紛紛“出謀劃策”,其實也幫不上什么忙,只是表示關(guān)心,而她又是一張格格不入的“漠不關(guān)心”臉。
雖說,其他同事都是媽媽身份,她剛畢業(yè),不太懂得育兒經(jīng)驗,也情有可原,但她的冷漠就像一個冰塊,將原本溫暖的空氣降至冰點以下。
職場中,知識、能力的確非常重要,但想要在職場中順風順水,不只在工作能力,更在人際交往。
那些只對和自己相關(guān)之事表現(xiàn)出熱忱,對與己無關(guān)之事冷漠看待、不聞不問。
甚至是孤傲不羈的人只會導致別人不敢靠近,從而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長期來看,并不利于職業(yè)發(fā)展。
社會交換理論代表人物霍曼斯萊維特認為:人際交往實際上類似于商品交換。
這不僅是物質(zhì)商品的交換,最主要的是諸如贊許、聲望、愛慕、服務等精神商品的交換。
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社交溫度。
除了認真負責地完成工作,在工作空擋,如果能夠從生活細節(jié)上體察入微、關(guān)心同事,就可以縮小與同事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合作更為緊密,也會促使工作更高效完成。
02
我畢業(yè)后就職的第一家公司有兩個項目經(jīng)理。
谷姐成熟穩(wěn)重,劉姐帥氣襲人,兩人都是女強人,但行事風格卻南轅北轍。
谷姐對待下屬總是真誠鼓勵、悉心指導,而劉姐則常常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
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公司周例會時,在走廊遇見谷姐迎面走來,因為當時還沒熟識公司所有人,只對她投已標準式微笑;
卻沒想到她竟主動同我打招呼,還稱贊我著裝職業(yè),瞬間就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也給了我自信和勇氣。
后來工作中接觸越多,越覺得谷姐人很好。
每當其他案場有活動需要支援時,谷姐團隊都會在不耽誤自身工作的前提下,主動前去幫忙,而劉姐團隊則是出了名的“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后來,谷姐因為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而升職為區(qū)域經(jīng)理,而劉姐則迫于壓力轉(zhuǎn)行了。
與人交往,行事作風是一個人的隱形標簽。待人熱忱還是冷漠,不僅映射出你的人格靈魂,也決定了別人以親近還是疏遠的態(tài)度回饋你。
佩利說過: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習慣中。
那些總是熱情地打招呼、主動給他人開門、乘坐電梯時熱心地幫忙按樓層的人,常常在細微之處流露出高貴的人格素養(yǎng)。
這種人往往被人們賦予“熱情友善”的標簽,也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林語堂在《京華煙云》中曾寫到:“冷漠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老練和有教養(yǎng)的重要標準。”
越是有教養(yǎng)的人,越不冷漠。他們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他們常常給人以愛與關(guān)懷的溫馨感覺,更體現(xiàn)出一種由內(nèi)而外感染他人的人格魅力。
03
有一次,我和好友在餐廳吃飯,聽鄰桌兩位大姐聊天,感觸頗深。
A姐說:“孩子班主任抽簽決定我和另外兩位家長協(xié)助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參加下周末的夏令營活動,好好一個周末就這么泡湯了。”
B姐說:
帶孩子多有意思啊,我家孩子上小學時,學校要求家長輪流看自習,好多家長不愿意,覺得浪費時間。我就不那么認為,那不是看別人家孩子,那是看自己的孩子啊。那時候,我總主動要求看自習,現(xiàn)在十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看見我還熱情地打招呼。
A姐連連稱贊,投去欽佩的目光。
B姐繼續(xù)說道:“其實誰都不傻,你付出的辛苦,你對別人的好意,別人都會記在心里。”
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有人情味。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有深遠眼界。
熱忱之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情感認同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就是他們的最大快樂。
生活的瑣碎、時間的沖刷,讓我們變得自顧不暇,也越來越自私冷漠。我們都期待被別人溫暖,卻忘記了愛是互相的,想要被別人溫暖就要先溫暖他人。
那些首先選擇溫暖他人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內(nèi)在修為和思想格局。他們懂得付出就有回報,贈人玫瑰就能手留余香。
著名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當熱忱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然,你與周圍人的感情自然會在點滴積累中漸漸濃厚起來;
當你的人緣越來越好,你的道路自然會越走越寬,你就是最大的人生贏家。
04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說道:
“人生那么短,我就選擇做那種又盲目又熱情的傻瓜。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盡管生活有黑暗與陰霾,即便眼前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也不要吝嗇自己的熱情和善良。
盡力做個溫暖的人,做一個強大的人,只有溫暖了自己,才能溫暖他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拉里·金曾寫到:“投入你的感情,表現(xiàn)出你對生活的熱情,然后,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回報。”
這不僅是拉里·金在所熱愛的事業(yè)上體悟出來的成功秘訣,也給了希望成功經(jīng)營生活之人最為有用的指引。
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思維貧窮人的悲哀往往在于,錢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沒有溫暖,沒有人情味,更沒有什么人文關(guān)懷,剩下的只有人與人之間的算計和揣度。”
深以為然。
上層人,人幫人,相互珍惜,彼此成就。
中層人,人比人,嗔怪怨恨,互相排擠。
下層人,人整人,冷漠陰暗,損人害己。
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有一顆熱愛生活、善待他人的心。
奧黛麗·赫本曾說過:“若要優(yōu)美的嘴唇,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給饑餓的人;若要美麗的頭發(fā),讓小孩子一天撫摩一次你的頭發(fā);若要優(yōu)雅的姿態(tài),走路要記住行人不止你一個。”
其實,成為一個熱忱的人很容易,多一個微笑、多一句問候、多一點關(guān)心就很好。
愿你成為生命中的太陽,溫暖他人的心房,也照亮自己的前路。
愿你即便明白生活的真相,也依然熱愛它,珍惜每一次際遇,對生活永遠保有熱忱和崇高的敬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