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善于運用禮貌語言
禮貌是對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談話雙方心心相印的導線。
人們對禮貌的感知十分敏銳。
一個禮貌的人可以給人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和重要的人約會,多嘗試對服務人員說謝謝。
(二)請不要忘記談話目的
談話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勸告對方改正某種缺點;
向對方請教某個問題;
要求對方完成某項任務;
了解對方對工作的意見;
熟悉對方的心理特點等等。
為此,應防止離開談話目的東拉西扯。
(三)要耐心地傾聽談話,并表示出興趣
談話時,應善于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語和感嘆詞。
諸如:微微的一笑,贊同的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融洽。
切忌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時地看手表,伸懶腰等厭煩的表示。
(四)應善于反映對方的感受
如果談話的對方,為某事特別憂愁、煩惱時,就應該首先以體諒的心情說:“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會這樣。”
這樣,就會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種同情和信任的氣氛,從而,使你的勸告也容易奏效。
(五)應善于使自己等同于對方
人類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傾向,一個有經驗的談話者,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對方相稱,就連坐的姿勢也盡力給對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著比相對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
直挺著腰坐著,要比斜著身子坐著顯得對別人尊重。
(六)應善于觀察對方的氣質和性格
如若與“膽汁質”類型的人交談,會發現對方情緒強烈,內心活動顯之于外;與“粘液質”類型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持重寡言,
情感深沉;與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滿在乎,漫不經心。
針對不同氣質和性格,應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
(七)應善于觀察對方的眼睛
在非語言的交流行為中,眼睛起著重要作用,眼睛最能表達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心理變化。
人的面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只要您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眼睛便不會“笑起來”。
也就是說,人的眼睛很難做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會通過眼睛表露出來。
(八)要切忌得理訓人
幾個小青年上車不買票,油腔滑調地說:“我們是待業青年,沒有工資,買什么票?”
優秀售票員就對他們說“乘車買票五分、一角是小事情,可是名譽搞壞丁,你出多少鈔票也買不回來……”
這番話,使得幾個小青年面紅耳赤,終于補了票。
試想,若是來-番針鋒相對的爭吵,或冷潮熱諷,情況會怎樣呢?
(九)要善于選擇談話機會
一個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比加別人或陌生的環境中的談話更有說服力;
為此,他可以在業余時間內利用“居家優勢”,也可以在別人無戒備的自然的心理狀態下講話,哪怕是只言片語,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