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朋友,平時說話聲音柔和,很會照顧別人的情緒,一直被大家公認情商高。
有一次,我需要考個試,她那里有我需要的幾本專業書,我想只是考一次試,不如問已經考過的她借專業課書吧。
于是打電話給她,她猶豫了幾分鐘來一句:好啊,下次咱倆見面帶給你。
我說,謝謝你,出門記得幫我帶一下。
從此我們見了幾次面,直到我考完試后我都沒借到那本書。
每次的情形都是,她著急忙慌在包里翻一通,兩手一攤,真對不起親,出門太著急,忘了,呀,就在手邊來的,專門給你找出來的……
才知道,原來這個“高情商”的妹子,竟然是這樣拒絕我的。
她其實不愿意借我,又怕拒絕了我傷害到我,于是采取拖延戰術,直到把事兒拖結束。
一件小事,我寧愿她直言告訴我,親,書不能借給你,你最好能自己買。
只能說那時我們都太年輕,總以為自己情商很高,不能把拒絕做的太難看,于是先隨口答應別人,再遵從內心的不情愿,編出各種理由,做到自認為完美的拒絕。
然而這樣,就會讓人覺得舒服了嗎?
有一次,聽到一起的一個朋友直言評價她,太虛偽,想做就答應,不想做就直言拒絕,你老這樣真的挺讓人煩的。
原來她自認為完美的拒絕方式,大家不太喜歡啊。
后來,我經歷了更多拒絕和被拒絕,有所明白,什么樣的拒絕最體面,且不得罪他人?
不如就實話實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演“高情商”給別人看。這樣也能節省被拒絕的人的時間,讓人家另想解決之法。
02
我想很多人都遇到過一件事。
校園招聘會的時候,各大企業會收很多簡歷,收的時候對著所有投簡歷的人說:我們會很快回復您的。
事實上,很多人資當場就能挑出他們滿意的人選,但為了照顧絕大數沒被選中的人的情緒,就會說的這樣委婉。
回去之后再用郵件通知被錄取的人,至于不被錄取的呢,那就晾著吧,晾的久了,自然就知道自己沒通過了。
我有幾個同學就屬于那種比較相信人資說的所有話的人,于是回去傻等。好多人過兩天發現收不到回復,轉而開始找別的好單位。
我那幾個同學,還在說,估計人家簡歷太多,總得慢慢挑吧。
等到后來,終于放棄,也是怨聲載道,抱怨“這么大個公司,處理起事兒來不咋地”。
我默默翻白眼,人資們,你還不如當場就給出答案呢。
這樣“委婉”的拒絕方式,只會讓很多人覺得你們沒有誠信,像是隨意允諾,后來又做不到一樣,讓很多人徒生許多抱怨和誤解。
反而那些現場面試,現場給出答復的企業,更招同學們喜歡。
雖然當時有人被拒絕后,會稍有失落,但不過多久對方就可以瀟灑轉身,去找別家。
企業這樣干脆利落,不僅節省了企業成本和人資自己的時間,也確實是真真實實為求職者考慮,反而讓大家多了一份信任。
拒絕這種事,真的不需要解釋太多,無論編出多少理由,多體現高情商,只要是不干脆的拒絕,無限期的拖延,就會讓人覺得不靠譜,多變,從而影響到拒絕者自己的誠信。
03
不過,要想清晰的傳達拒絕的意思,倒也不能完全直來直去,絲毫不照顧被拒絕者的心情也是有點不妥。
曾經接觸過一個有個性的同事,有一次一組的一個新來的同事找她幫忙,新同事翻著厚厚地資料,低聲地向她請教問題。
一個問題還沒問完,沒想到這姐們在寂靜的格子間里,聲音爆破似的說道:
妹妹,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還問我,你是不是看我太閑?給你說,這些問題我不幫你,你得自己想,自己搞懂了才是真懂。
新同事聞言,臉一陣紅,再被眾同事的眼神關注,出了一頭的汗,不好意思地向眾人欠了欠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我們知道,那些資料的確需要自己去看明白,同事拒絕新同事的請教也無可厚非。
但若真的遇到不明白的,是可以請教一下同組同事的,同組同事在不忙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簡單點撥。
新同事完全沒想到,第一次去接觸一個前輩,就被拒絕的這么干脆,雖然后來她靠自己解決了問題,但看她每次見到那個同事,基本都是繞著走的。
這樣的拒絕的確直白而又清晰,但讓別人接受起來,又有點太突然,要有多強大的內心,才可以在這樣的拒絕下,微笑著說“謝謝”?
體面的拒絕,真的需要既要表達清楚意思,還要照顧一下被拒絕者的情緒,如果拒絕的同時,有好的建議,可以告訴或提醒對方,不要因為一次拒絕,而得罪到別人。
04
我們愛寫作的人都會選擇投稿,畢竟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讓我們實現自我肯定。
投稿的時候,最怕遇到一種收稿方,他說,寫的挺好的,問他,那稿子可以用嗎?他回復,如果合適就通知您,請您耐心等候消息。
然后就是焦慮的無限期等待,等到最后才反應過來,估計是被pass了。
相較于此,對于那些不管是否過稿都會回復的,我們就會更鐘愛,有好的稿子第一時間發給他們。
即便也會收到很多拒稿信,但看到回復的那一刻,還是和過稿一樣喜悅的。
過稿了,說明我進步了,收到拒稿信,那就加把勁,多多努力。能被回復,就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所以,關于體面的拒絕,就是真誠而又簡短地對著自己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情說不。
只要設身處地,自己能接受,那別人也一定可以接受,最后告訴被拒絕者,如果有機會,下次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就像艾小羊老師說過,別人找我們幫忙,是選擇了我們,我們干脆地拒絕,是把選擇權交還給了對方。
被拒絕后,別人要如何繼續去做,就是別人的事了,這樣會使我們也是輕松無負擔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