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司招進來兩個實習生,一個被分配在大李的團隊,另一個則在老陳的團隊。
大李和老陳都是公司的頂梁柱,不過性格截然不同。
大李古道熱腸,平時跟大家相處都是大大咧咧的,脾氣超好,一點也沒有主管的架子。大李帶徒弟很耐心,從產品知識、業務技巧,到人際關系。
但凡覺得小徒弟日后用得上的經驗,大李全部傾囊相授。小徒弟也很爭氣,一天天地進步著,沒幾個月就能獨立跑客戶了。
老陳是個古板中帶點小心機的人,有功勞的時候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有責任的時候卻能巧妙地躲過去。
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老陳這個人不好相處,也就不怎么靠近。
他不怎么待見新人,一直讓小徒弟做些影印傳真發資料的雜事兒,偶爾也拿腔拿調地讓他沖沖咖啡泡泡茶。
老陳特看不慣大李帶徒弟時一副嘔心瀝血的樣子,多次提點大李說:
實習生過半年就會返校,能不能回來為你拼業績還不一定,讓他打打下手就好啦!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太過熱心,日后吃虧的還是你自己啊!
的確,大李帶過不少實習生,每一個都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學到了真本事。
但最后留在公司的少之又少,甚至還有兩個跳槽去了對手公司,公然與大李競爭客戶資源。
大李沒把老陳的建議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
半年后,正如老陳所預言的,大李的徒弟翅膀硬了,去了別的地方求職。而老陳的徒弟卻乖乖回來繼續為老陳打下手。
這事讓老陳格外得意,沒事就奚落大李是“養白眼狼專業戶”。大李也不惱,沒心沒肺地笑。
近幾個月,大李的業績猛漲,大李團隊的小伙伴們拿提成拿得心花怒放。
老陳看著眼紅,便去找大李討教:在哪里傍了個大客戶,每個月都能開這么多單?
大李倒有點不好意思了,說:都是托小徒弟的福,他介紹過來的。
原來大李的小徒弟跳槽去了一家大公司,經營的恰好是大李他們行業的周邊產品,雖算不上是完全意義上的同行,卻有很多客戶資源可以共享。
在大李的一路指點下,小徒弟很快就在大公司站穩了腳跟,并知恩圖報地向自己的幾個主力客戶推薦了大李。
老陳悻悻然說:早知道這小子這么有出息,分到我組里該多好呀!讓你走狗屎運,撿了個大便宜!
老陳可能沒想到,即使是兩個實習生換過來,他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謹慎如他,防備被人超越已經足以讓他殫精竭慮了,哪還有心思留意自己的徒弟是不是人才呢!
心胸狹窄的人,容不得一丁點兒的損失。就像老陳這樣,越怕吃虧,越會拘泥于眼前得失,反而會變得鼠目寸光,最后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計較得越多,收獲得越少,職場中尤其如此。
怕吃虧的人,總是一門心思地提防他人,卻不會權衡利弊。
那些為任務分工的輕重斤斤計較的人,個人成長速度往往是最慢的。怕自己做得比別人多,永遠挑簡單的差事,就會失去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
那些一出問題就將問題甩鍋給同事的人,總是很難被考慮升職的,因為他們心眼小,擔不起責任,太不適合領導一個團隊。
那些在同事聚餐中害怕買單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邊緣化的一個。太過于算計,會讓同僚敬而遠之。所謂的貴人什么的,往往與他們緣分很淺。
我們眼里成功的人,都是些不怕吃虧的人。這些人的智慧就藏在他們吃的“虧”里。
他們敢用“虧本買賣”來贏得客人的信任,敢用“俠肝義膽”為自己廣結人脈,敢舍棄一次次的蠅頭小利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資源。
于丹就曾說過: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虧。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古人云:“吃虧是福。”吃虧,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舍棄與犧牲,本身并不是件好事。
但是吃虧背后所積累的經驗、人緣、機遇,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變成命運的饋贈,成為深厚的福澤。
敢吃虧者,都有大智慧,最終并不會吃虧。
而那些怕吃虧的人,倒是會一直在小事小利上糾纏不休,不會有什么大作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