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有很多人問我,遇到這樣的人該怎么辦?
“他是我的室友(有的是同事),以前我們關系還蠻不錯,現在我越來越受不了他了。他喜歡向人借錢,但又不是借什么大錢,一般都是幾十,金額大點的時候就是一兩百。每次借的時候都特誠懇,讓你不忍拒絕,但是錢到了他的口袋后,他基本都不還。
剛開始覺得額度不大,不還就算了,也拉不下臉找他要。后來次數多了,自己也走到山窮水盡了,就會旁敲側擊地問他,有沒有錢還,我最近手頭很緊張。他會馬上做出很不好意思地樣子,責怪自己記性不好,承諾馬上籌錢還你。
當你滿懷期待地等他還錢給你,而他就像說完話后就清空了記憶一樣,完全不記得還錢這回事。生活該吃吃,該喝喝,全然不顧你在一旁啃饅頭喝稀飯的凄慘日子。
你要是再執著點,多追債幾次。他可就沒什么好脾氣了,開始拿言語刺激你,一邊哭慘,一邊說你小氣,不近人情。心理不強大的話,我就開始反思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過份了。可我明明沒有做錯,結果生活越過越難受。我完全拿這樣的人沒辦法。”
聽完他的描述,我幾乎能馬上勾勒出這樣的人的臉:他們喜歡把哥們或者閨蜜這樣的詞掛在嘴邊,張口是感情,閉口是友誼,但從來不做朋友的事。
他們習慣了占別人的便宜,骨子里覺得別人幫助自己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在求助別人的時候,依然能雄赳赳,氣昂昂的。但等你需要他的幫助的時候,他就開始作怨婦態,嘆生活艱難,對你的請求實在是有心無力。
2
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朋友”,他總是習慣性地向我求助。
朋友們都叫他二聰,二聰知道我在寫專欄,有一定的文字功力,就頻繁叫我幫他寫文。一開始是公司征文比賽,會議演講稿,后來是工作總結,家長教育心得等等,折騰得我苦不堪言。直到某一次深夜彈窗,要我再幫他寫一篇公司拓展活動感悟,我直接拒絕了他。他聽了后頓時惱羞成怒,說他看錯我了,我怎么這么自私,反正每天寫什么都是寫,為什么就是不愿意幫他。
有的人你一開始對他施了援手后,往后似乎就得幫他一輩子,一旦你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再繼續提供援助,他就會開始恨你。以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泡影。
古人說得好,斗米養恩,擔米養仇。對于索取成癮的人,我們要及早拒絕!幫他一次兩次,是情分,幫他一輩子,可就成了負擔!
3
以前我也一直無法拒絕別人的索求,直到我聽了二聰的酒后吐真言,才幡然醒悟。
有一次給二聰過生日,他喝醉了,就開啟了吹牛模式,談他牛逼哄哄的過人經歷。大部分我聽了都沒什么興趣,直到他聊起我們在大學的往事。
當時我們班長是個小個子,為人不錯,就是極摳,是個典型的鐵公雞。二聰問我們,大學四年,你們誰吃過他請的客沒?我們均搖搖頭。
二聰干了一杯酒,繼續說,可是我有一次一口氣借了他兩個月的生活費,他連借條都沒打,直接打到我帳戶上了,你們覺得說我強不強?
我聽了有點不舒服,問他后來還了沒。二聰想了想說,不記得了。他借著酒勁繼續說,那都不是重點,我摸索了這么多年,發現一個道理,所有的緣份都是可以拿來換錢的!例如同學,同事,驢友,炮友等。關系是一筆財富,只要你有想法,會轉化,總會獲得價值的。這里面的門道很多,以后我慢慢跟你們講。不過有一點,要及早出手,別等關系淡了,就不值錢了。
我突然發覺,這個神奇的理論和傳銷有某種程度的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殺熟,聽得我瞠目結舌。
雖然他說的是醉話,卻是吐了真言。因為回憶起他的為人方式,與他的想法如出一轍。二聰太聰明了,竟能把情誼做成了生意。自從那次聚會后,我們就與他少有來往了。
我們會因為占了別人的便宜而覺得虧欠,而他們反而會因為榨取了你的價值而覺得亢奮。他們把占便宜當成他的能力,占的便宜越多,證明他能力越強,也“激勵”著他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而且,在獲得你的幫助后,他不會覺得你很友好、善良,并不會感激你,只會在內心里覺得你傻,好糊弄。用起來方便,以后可以繼續找你。
4
小時候我覺得,如果全世界每個人都給我一塊錢,我就能馬上變成超級大富豪了,那該有多好!
那個時候我覺得,反正一塊錢又不多,對于大家來說都是舉手之勞,也不算強人所難,卻能幫我實現所有的夢想,多么好的點子!
當時,我甚至都想好了這筆巨款具體該怎么去花了。
長大后我發現,這種想法有點意想天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幫助你的義務,即使是一塊錢,可他憑什么要給你!于是,我自覺斷了這個念想。
可是有的人盡管成年了,仍覺得向人索取小恩小惠再正常不過,依然保留著這份“天真”!依然頻繁地向身邊的人索取“一塊錢”。
在他們的邏輯里,你不在乎的東西,就可以給他。你不給,那你就太壞了。
我覺得任何一種關系,只有雙方付出達到一個平衡,才能安全穩固。人與人之間的來往,在于有來有往,而不是一個人一直在持續地向另一個人供血。
有的人把索取成為一種習慣,并不知道什么叫做付出。對于這樣的人,你做什么也改變不了他,只用把他你從你的圈子里剔除就行了!如果你能給全世界每個人一塊錢,也不要給他,因為不值得。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