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拼盡全力希望能融入人群;
而有的人,仿佛窮其一生,都在朝“與眾不同”飛蛾撲火。
這是我在讀《無聲告白》時感到的悲哀。詹姆斯從小到大生活的鎮子里只有他們一家華人家庭,雖然如今他頂著“哈佛光環”成為大學教師,可一直以來的,與環境的格格不入還是如跗骨之蛆困擾著他。
瑪麗琳不明白為什么作為女性就一定要如傳統中的那樣,為家庭奉獻全部。她一輩子都在反抗母親給她預設的一切,并在結婚后仍然希望走上背道而馳的道路:在男性占主導的醫療行業中,成為一名技藝精湛的女醫生。
今天晚上,我再次想到了這個讓我久久難忘的故事。因為現實中的我們,亦如小說中的人物,對此感到的煩惱似乎從未停止。
初中好友和我一起在當年熟悉的街道上漫步,無話不談。“你能不能勸勸我”,她毫無過渡地開啟了一個新話題,“越長大,我越害怕一個人呆著,做什么事都要約上朋友在一起做才可以。”她說得很慢,似乎在努力尋找合適的詞匯描述她的苦惱,“在公司食堂,我害怕一個人吃飯,如果實在是約不到人,我只好用最快的速度吃。我擔心別人背后指指點點,比如說什么:那個人總是一個人,太不合群了。”
這樣的事情恐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聽起來挺嚴重的”,我感到一陣悲哀,卻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她:“我也自己勸自己:食堂這么多人,沒有人在那里專門觀察我。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焦慮,恨不得一口吃完快步而去。可能我在公司人事部門聽過太多的背后議論了,我的自我勸慰一點用都沒有。這些年,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回想起自己在單位獨行特立卻戰戰兢兢的時刻,我又怎么可能沒有?“有,當然有!我也很苦惱。”“你還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一群人一起約著去上廁所的事嗎?”想到小時候的事我笑了,“那時候我總是叫上你一起上廁所,你也總是約上我,估計是因為你膽子小吧!”
我:“大學的時候,為了合群,我沒少和室友一起打網絡游戲,當然也是因為我意志不堅定,別人一推薦有吸引力的游戲我就忍不住”,我自嘲地笑笑,想起那時候在學校整日曠課玩游戲玩得昏天黑地。“當我們寢室3人都在廢寢忘食打游戲的時候,剩下一個人仍然在堅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學習、跳舞、健身,即使被嘲笑。
很久之后我終于意識到:沒有人能為你負責,你只能對你自己負責。我知道:合群還是堅持自我,這兩者的矛盾已經白熱化了,必須做出一個決斷。于是我開始一個人去圖書館自習,一個人跑到其他學院蹭別人專業的課,一個人準備材料申請出國留學……
這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其中頗有反復無常。我也會覺得痛苦,懷疑自己所作所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時候也有,好在慢慢地遇到一起上自習的同桌,一起蹭課的朋友,一起考雅思準備材料的戰友……一個人低頭走路固然孤獨,但也少了約人、等人的煩惱,心血來潮想做什么事情就可以馬上著手去做,效率反而提高了,所以后來我就習慣了一個人。”陷入回憶中的我,我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我工作了,一個人在外地,身邊沒有熟悉的人,想約個朋友一起吃飯也很難。雖然可以聊電話,但我還是特別難過,進入了人生的低谷,即使有想做的事,也沒有去實現它的沖勁,渾渾噩噩過了兩年才慢慢好轉。
這時候,我雖然習慣了一個人,享受一個人的美好,但又陷入了另一個難堪的境地,我發現和身邊的人距離特別遠,我渴望和他們交流,卻又有什么阻礙著我。”我們兩人的談話不知不覺地結束了,我告訴她我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現如今這個境地的,我雖然走出那個心理困境,但又過猶不及有了新的苦惱。
我們陷入了沉默,我不禁想,如果我可以在一開始,就注意到平衡這兩方面的力量該有多好,不至于現在與身邊的人缺乏溝通交流。如果在一開始,我就不要刻意將兩種力量放到天平的兩端,讓其互為矛盾,而是淡化其中的沖突,盡量調和,盡量平衡,如今會不會不一樣?可能那些從不為此煩惱的人,知道平衡兩者的真諦吧!我不后悔當時我選擇了堅持走自己的路,但就像《無聲告白》里的瑪麗琳,我們都偏執地想去擁抱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最終卻遍體鱗傷。
TO追求獨行特立的你:
一個人踏上征途,如果親朋好友對你的行為表示不理解,那無疑是一件更加痛心的事,過大的外界阻力也會讓你事倍功半。雖然如今網絡上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但仍然比不上血濃于水的親人對你的關心。
從人類的需求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渴望著被環境接受、理解。當你打定主意準備遠行,別忘了獲得朋友們的支持。當你走得太遠、太累的時候,別忘了你還有很多在你身后默默祝福你的朋友。
反思:你獨行特立追求的東西真的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嗎?很多人其實并不清楚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什么,如果讓他把夢想一條一條列出來,他才會發現很空洞,很多夢想只是隨大流罷了。如果用自己垂垂老矣的眼光看現在,你的追求有意義嗎?如果有意義,那請堅持它,雖千萬人,吾往矣。
TO想融入人群的你:
如果很多時候都需要別人的參與才可以開始行動,效率低不說,更多的是心累吧!如果時時刻刻在意別人的眼光,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要求自己合群,并以合群作為成熟的表現形式,我認為是過于極端的。
反過來想,誰規定你一定要和別人一樣才是對的?誰要求你要讓大多數人滿意呢?是親戚口中永遠優秀的鄰居家小孩,還是老師讓我們背的試題標準答案?如果可以隨心所欲一點,放浪形骸一會,獎勵自己哪怕一刻的獨行特立,沒心沒肺地對那些嘀嘀咕咕的人大吼一聲:“關你屁事!”如果不用要求自己必須合群,或者只是在一些私人時刻,靜靜地享受孤獨,你會不會快樂一點兒?
怎么辦?
【1】努力讓自己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強大而且自信,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當你的實力還撐不起野心的時候,那就去努力吧!換句話說,當你還在隱藏自己的想要與眾不同,當你還在糾結是不是要合群的時候,說明你的實力還不夠或者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了。
【2】如果你讀了1還是不知道怎么去行動的話,你就該問問自己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把你的夢想一條一條地寫下來,并審視、嘗試、篩選、實現它們,最終培養出屬于自己的一技之長。10000個小時理論也好,獨辟蹊徑也罷,當你擁有你的一技之長后,你大概就可以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了,你應該就不會如此糾結這個有關合群的問題了。一技之長不要求你做到世界知名,只要你能做出一些作品,有一些成果,讓別人能看得到,獲得一些認可,你就算擁有了適合大多數普通人的一技之長。
【3】走出你的小圈子看看外面這個多彩的世界。你可以去遠方旅行,也可以在一些有經歷的旅行家筆下看到世間百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遠不是”主流意識“的樣子,有太多人過著你羨慕的日子,過著你想象不到的生活,他們周圍沒有閑言碎語嗎?怎么可能,但是他們有實力獨行特立。
【4】當你還在為2而努力的時候,當你焦慮、動搖的時候,你就需要嘗試3和4這兩件事了。與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尤為重要,你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疏導,告訴自己:即使和別人不同也沒有什么不對。你可以寫日記,或者睡前和自己說說話,用你能想到的一切方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