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或生命,或事業,或愛情,或過去,或今天,或未來……總有莫名其妙的煩惱,煎熬著我們活的時時刻刻。如果有一天,我們老了,長小了,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像一株枯草遇到野火一樣,像一棵大樹遇到斧頭一樣,天堂在召喚著我們回去,泥土也在召喚著我們回去,那么我們曾經的懊惱、焦慮、擔憂,又為何物呢?
上帝把我們安排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上來,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又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上帝是叫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享受快樂與幸福,上帝決不是叫我們為煩惱而來,又為煩惱而去。
既然我們來了,我們就應該活出快樂來,活出幸福來,活出精彩來,活給我們的祖先看看,活給上帝看看。
古書《老子儉欲第四十六》上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妻子、孩子、票子、房子、車子……是你的早晚都要來,不是你的永遠都不會來。
有的人官運亨通,有的人才高八斗,有的人財源滾滾,有的人美人擁簇,有的人寶馬香車……而自己千辛萬苦后卻是孤家寡人。
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上半場順勢而為,聽命;下半場事在人為,認命!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疲勞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煉。
清代文學家鄭板橋在濰縣期間,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涂一些好,萬事都作糊涂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于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涂”,并在“難得糊涂”下加注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