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消磨意志、摧毀創造力的事情,莫過于擁有夢想而不開始行動。年輕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習慣,就是遇事明明已經計劃好、考慮過、甚至已經做出決定了,卻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顧后、不敢采取行動。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敢決斷,終于陷入失敗的境地。
很多人喜歡訂計劃,在周密、工整的計劃中獲得部分滿足。但是如果不能將計劃變為行動,在若干年后看到這張紙只會感到深深的失落,尤其是,當同時起步的朋友已經實現了夢想的時候。
成功者都能理解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
成千上萬的人都擁有雄心壯志,為什么很多人沒有如愿以償,甚至在溫飽線上掙扎?其中大多數人一直在拖延行動。并不是不想行動,只是想過一段時間再開始,這樣一晃就是一生。
經常聽人說:“我知道今天該做這件事,但是今天我情緒不好、狀態不好、條件不好、這樣那樣不好,這件事肯定做不好,還是以后再說吧。”于是他開始拖延。他把該做的事放在一邊,去做那些比較容易、比較有趣的事。
其實他只需要強迫自己做一次,就能找到行動的感覺了。一件看起來很難的事情,有時候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開個頭,就能讓他進入行動的狀態、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但是他拖延了一輩子也沒付出這幾分鐘。
人人都知道光陰的可貴,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可是,這并沒有消除生活中的拖延人生,而且,這種人生并不少見,它像各式各樣的廢舊瓶子一樣,堆集在生活的廣場上,絲毫沒有損壞,但卻是空空如也。
拖延造成了今天的空白。一旦這種情況成為日常習慣,生命就會在虛空的允諾中一天天過去,"明天"成了一個永遠不會兌現的將來,而"今天"則肯定是不斷犧牲的現在。他們不知道,人的生命之鏈就是由無數"今天"的環節組成的,當你放棄了"今天",就意味著放棄了未來。
我也曾經是一個愛拖延的人。這種習性也許是從少年時代開始的。那時候,我經常為我將來的生活苦思冥想,制定了各種想入非非的計劃,但是從不曾真正實行過一次,也就是說,這些計劃多半還沒有開始就夭折了。而這一切,差不多都因為拖延。說實在的,這些拖延有些也許是有理由的,因為我的計劃有時訂得太大太高,以至于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樣開始。但是,很不幸的是,我由此在很多小事上也開始拖延比如給朋友寫信,做家庭作業等等,什么事都不能立刻去做準時完成,經常為積壓下來的事而痛苦。
我不知道因為拖延誤了多少事,反正很多很多。我只是很清醒,我的生命的許多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拖延使我人到中年一事不成。我再也不能拖延人生了。
有一件事使我后悔不已。就在最近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意外地遇見了多年前我苦苦愛戀的女友——那時候我就像著了魔,整天想著她的美麗倩影,現在她已成了他人之妻,并有了小孩。我們在一起談起了往事,天哪,她竟然說她也曾喜歡過我,在很長一段時間等待著我的表白,但是你知道我那時干了些什么呢?我在家里不知道設計了多少種求愛"方案",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那句老話:"明天再說吧!"
人生苦短,何能拖延,正如陶淵明詩中所云: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