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低的要求,別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心理實驗證明“登門檻效應”的存在,先得寸再進尺,往往能實現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過這樣一項經典實驗,讓兩位大學生訪問郊區的一些家庭主婦。其中一位首先請求家庭主婦將一個小標簽貼在窗戶或在一個關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愿書上簽名,這是一個小的、無害的要求。兩周后,另一位大學生再次訪問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在今后的兩周時間里在院內豎立一個呼吁安全駕駛的大招牌,該招牌很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沒被訪問的家庭主婦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
這種現象被心理學上稱之為“登門檻效應”。
一下子向別人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人們一般很難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人們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別人把自己看做“喜怒無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別人的第一個小要求之后,再面對第二個要求時,就比較難以拒絕了,如果這種要求給自己造成損失并不大的話,人們往往會有一種“反正都已經幫了,再幫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門檻效應”就發生作用了,一只腳都進去了,又何必在乎整個身子都要進去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