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樣說話,最傷感情,
我們來看看它們哪里有病!
然后,學會說出漂亮的話!
1
“你那算什么事?太小題大做了吧!”
這種說話方式是欠妥的,因為言語間透露出的蔑視氣場,會讓聽者感覺不舒服、不被尊重。
你可以這樣說:我來看看怎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你。
結論:將對抗的心態(tài)變成并肩作戰(zhàn)的心態(tài),才能化干戈為玉帛,讓壞關系變好,讓好關系更好。(說到這里,突然覺得自己好有人格魅力,哈哈)
2
“你怎么這么倒霉?但過幾天就會好的了!”
尤其是面對心理素質(zhì)比較低的人,當TA告訴你自己發(fā)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你最好不要對TA說一些否定的話,比如“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這么沒用”、“你怎么這么倒霉”、“你怎么老是做不好”......因為他們最善于將負面的言語記在心里,久久不能釋懷,因此,別輕易傷人家哈!
你可以這樣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在這里,挺你!
結論:先否定后安慰的說話方式,正如先故意捅別人一刀,然后再說“對不起”一樣——結果往往只會讓你好心沒好報,甚至還讓別人生恨。
3
“誰的人生都不會太爽,你也不例外。”
大家都知道活著不容易,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幸福的例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說話要給人希望和溫暖(當然,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多罵幾句,哈哈)。
當別人跟你說自己的不堪處境時,你可以這樣說:得知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覺得好難過,希望在你需要的時候,我可以幫到你。(嗯,記得說到做到哈,不要為了說而說,否則,沒有意義,在你準備說話時,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
結論:做人要有同理心,懂得理解別人的處境,能夠讀懂別人的不容易,給對方信心和關懷。(唉,想不到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竟然如此艷麗,怪不得別人都對我兩眼發(fā)青光,哈哈哈)
4
“那是你的事,關我毛事?”
這樣說話會讓人很有挫敗感,感覺孤獨無援,同時,也在無意中給自己樹敵,讓人覺得你是個很自私的人,不懂得互相幫助。
你可以這么說: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面對,我會幫你。
結論:在社會中,我們都需要跟別人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連接,只有良性的關系才能帶來美好的心情,記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說溫暖的話,做一個溫暖的人!(感覺自己突然變溫柔了許多,哈哈,這是不是預示著愛情的來臨?請讓我想想要睡哪個男人......哈哈哈)
5
“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不要去否定別人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在云端的,沒有不能過的生活,只有不適合你過的生活,但不代表不適合別人去過。
如果發(fā)現(xiàn)別人的生活不如你,你可以這么說:在你這,我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
結論:說話讓人喜歡,做事讓人感動,真的很重要。嗯,最近,我就是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贏得了不少人心,哈哈哈,開心!同樣的一句話,說好了,得到的是美好的體驗;說難聽了,會讓別人內(nèi)心不爽從而對你印象不好,何苦呢?
6
“我懂你說的意思,你不就想這樣嗎......”
“你不就想......”這樣的反問句式,容易給別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甚至會讓對方覺得瞬間被看透、很沒面子,因此,不適宜經(jīng)常使用。
你可以這樣說: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對不對,你說的是這樣嗎......
結論:態(tài)度謙卑才能帶來良好的交流,用心對待方可獲得更好的結果:溫暖了別人,愉悅了自己,多好!
7
“你讓我覺得很無語!”
話可不能這么說,不是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力都那么強的;如果對方有輕度抑郁,這句話估計都可以讓TA墜入18層地獄了;不要讓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把別人傷得太深,所謂的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當別人的決定跟你預想中的有所不同的時候,不要隨意否定;你可以這么說:雖然我不太理解你的做法,但相信你也有自己的考慮,所以,尊重你的選擇。
結論: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有時還是蠻珍貴的;不要習慣于求同求肯定,相反,要多想想別人為何要那么說或那么做,從中你也許會明白更多的東西,也能深層次地去認識一個人。因此,沒必要碰到跟你看法或做法不同的,就本能地反感,然后說什么“無語”或“郁悶”之類的負能量詞匯。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