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發小A和B畢業以后,去了南方一座小城工作,拿著同樣的工資。
A大概是我朋友圈子里最會省錢的女孩。租城鄉結合部中一個月七百塊的民房。陽光照不進來的小屋里,擺著睡起來咯吱響的鐵床,破舊的桌椅如同布滿皺紋的老人,顫顫巍巍地立著,發黃的床單、生銹的鍋碗、壞了兩個按鈕的電風扇,使整個空間充滿精疲力竭的感覺。
她很少買衣服,衣柜里還躺著高一時我陪她去中山路買的牛仔外套。上下班搭一塊錢的公交車,揮霍大把的時間,看著司機繞路。
每回我約她出門吃飯,她總會喋喋不休抱怨自己那臺幾百塊的智能機“卡成狗”,卻始終沒有更換。
院子里的長輩總拿A教育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A,工資五千塊,要租房生活,一年還能存下三萬塊錢。”
和A恰恰相反,B是個特別“會花錢”的姑娘,身上沒有一點艱苦奮斗的屌絲氣質。拿著iphone7,穿剪裁精致細膩、質地優良的衣服,住陽光照得進來的出租屋,工資里有三分之一用來買書、看電影話劇、聽音樂會、旅行。在長輩眼里,就是個愛玩、花錢大手大腳的反面教材。
可你猜后來怎么樣了?
B一步步升職,薪水翻了兩倍。
她聰明地選擇過辛苦卻不狼狽的生活。不僅僅是忙著賺錢,想著省錢,更重要的是,明白怎么讓自己變得值錢。
A呢,工作勤勤懇懇,每天干得灰頭土臉,卻沒有讓人驚喜的成果。
因為過度省錢,她被廉價且劣質的物品包圍,審美與品位慢慢地落后于其他同事。做出來的設計圖缺乏創意和美感,一次次被老板否定。工資自轉正以后沒有增加過。
她的人生永遠比別人慢好幾拍,無法盡情享受當下的精彩。下定決心買漂亮裙子的時候,夏天已經過去;攢到了買給男友的禮物,對方已經離他而去……
02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十八歲買得起八歲買不起的玩具,然而又有什么意義呢?曾經未完成的事,現在已經來不及。
丁丁張在一次演講里說,有很多租房族,堅持著“絕不給房東添任何一項東西”的原則,除了牙刷外,用的全是房東的東西,舊床、舊被子、舊靠墊、舊沙發,生活茍且。
可能其中很多人總是幻想未來——等有一天買了房,我要有最喜歡的落地窗,墻紙貼藍色的,床邊要有毛絨絨的地毯,還要一整面墻的大書架,上面擺滿最愛的書。
可也許那個時候你已經35歲了,照現在的房價,說不準要等到60歲。
一輩子不長,為什么不享受每一個當下呢?哪怕你是租房族,只要你有一份工作,你不需要花太多錢就可以讓自己過得更舒適些。不遷就生活,生活才會認真對待你。
03
后來,在一次新書發布會上,我見到了丁丁張。又一次聊起生活美學的話題,他還是那個享受當下的人,喜歡就買,不將就。比如,他會買市面上最快最好的手機,因為他知道手機運行速度慢、內存不足或者出問題的話,他將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有一回在簽售會上,有個粉絲排了好久的隊要和他拍照,結果按下快門口,手機屏幕上彈出,“內存不足”。這雖是一件小事,但類似的事情若經常發生,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情緒。
就像《斷舍離》的作者說過的那樣,每天面對能喚起消極情感的物品生活下去,我們的身體總有一天會被搞垮,在這種環境中,我們的疲勞永遠不會消除,自身的能量卻源源不斷地被掠奪。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幾乎離不開手機,而使用率越高的東西,越值得花錢買好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