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年,正處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jì),總是有許多困惑無法參透,便去找一位得道禪師尋經(jīng)問道。
他問:“一個人,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又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呢?”
禪師看著他稚氣未脫的臉,心中暗想:“汝子可教,慧根不淺。”便認(rèn)真地回答說:“依你的年紀(jì),有這樣的覺悟,很是難得。許多比你年長得多的成年人,尚不曾達到你之境界,甚至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少年一臉虔誠地聽著,并沒有任何得意之色。
禪師在心里又稱贊少年一通,接著說:“如果你想做到你心里希望的,牢記四句話就可以。第一句話: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你可否說說你對這句話的參悟?”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dāng)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當(dāng)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這樣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禪師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dāng)成自己。”說完便頓住,靜等少年道出自己的理解。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是不是把別人當(dāng)自己,就可以感同身受別人身上經(jīng)歷的歡樂或苦楚,理解別人的需求,并在別人需要的時候賦予恰當(dāng)?shù)膸椭?rdquo;
禪師心中暗暗贊嘆,只是不動聲色地繼續(xù)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dāng)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讓我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侵犯他人的空間?”
禪師聽完,手捻佛珠:“阿彌陀佛,你與佛門真是有緣。我想告訴你的最后一句話是:把自己當(dāng)自己。”
少年聽完立即回答:“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要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不要受外界環(huán)境或是他人的約束和成見,沒有干擾才能活出真我,落得更灑脫自在?”
禪師哈哈大笑:“果然是一個聰明的奇少年,為師參悟了一生才凝練的幾句話,被你三言兩語就破解了。只是,這幾句話,雖然理解起來容易,但你還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去付諸實踐啊。”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