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責任,經常出現在最長情的對白里“你要對我負責哦...”,而說這句話的,通常是女生。那么我想說的是,沒有誰可以為你負責,只有你自己才能替自己負責,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這句話都有用。
冰是公司的‘兔子’(實習教師的統稱),人很勤快,用農村老話說,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娶到就是賺到的那種。她屬于半個單親家庭(父親早逝,母親再嫁),父親是工廠技工,母親是農民,以種田為生,家庭條件一般。她能來公司做兔子,也完全是因為心里還有一絲對音樂夢想的執著(公司從事音樂相關)。剛開始的時候,身邊人還是比較支持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以她為傲。慢慢的,身邊人的態度就發生了很大轉變。先是父母,讓她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可以養家糊口,農村人,做那些不實際的干嘛。再后來,就動員全家老小,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起來“圍攻”,連正在讀研的堂哥也加入了勸說陣營。最后,親戚指出了一條“明路”,當會計。理由是,這個家族里面的幾個姐姐、阿姨都是當會計的,會計家族多好。還有,你又是看書又是學習,有時候還要上課,周末大家都不能一起玩兒......在強大的壓力下,冰沒了主意,大清早的來找我溝通。
我告訴她,我無法替你做決定,無論你選擇走哪條路,都需要自己負責。同樣,你的親戚父母也沒法替你做決定,更別指望他們對你的將來負責。我給她講了我的故事:從小到大我都是個乖孩子,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已經習慣了他們安排的一切。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叛逆了一次。做個自由音樂人,還是朝九晚五的鐵飯碗?我選擇了前者。可想而知,當時壓力非常大,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來狂轟猛炸。在他們眼里,音樂就是個十分不靠譜的東西,而且離我們很遠,說我太不懂事了,太不懂得珍惜,甚至有親戚把這升華到“不孝”。那時候就憋著一股勁,覺得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成的。靠著有限的音樂功底和年輕的拼勁,慢慢的做出了一些小的成績。一路走來沒少磕碰,但是每次想到當初父母和親戚的話,就全身充滿了力氣,這些磕絆又能算的了什么。記得有一年母親糖尿病住院,當年那些為我們家‘擔憂’的七大姑八大姨基本上都沒出現。看著一籌莫展的父親,我說爸,一切都有我。憑著這些年的努力攢下的積蓄,順利度過了那一關。那天,我跟父親暢談了一次,他也是飽讀詩書的人,我們的共同話題很多。那一次以后,父親覺得我長大了,也認為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現在過年回家,走親戚的時候,那些當年反對我做這一行的七大姑八大姨,笑著說,看來當年我們是錯的,還真給你小子闖出來了。我只是笑笑,誰能知道,如果當時頂不住壓力妥協了,從此虛度一生,老來只能空嘆悔不當初。那么,誰為我負責?對那些給你建議的人而言,有時他們只是一笑而過,當一句玩笑話。而對于當事人來說,那就是一生啊。
所以,如果你不是當事人,請不要強行去左右他人的人生,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對方聽從你的失敗了,你無法為你的言行對她負責。如果對方沒聽你的又成功了,你不是狠狠的打自己一記耳光么。同樣,如果你是當事人,努力做最真的自己就好,不要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這些愿意給你“指條明路”的人,哪怕是父母,他們也做不到為自己的言行對你負任何的責任。路始終要自己走,可以把一些中肯的建議當做參考,但別指望誰會為你的將來負責。
我認為,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他應該做的事情,22歲之前就應該學習充電,不斷的提升自己,為以后的生活和夢想積累原始本錢,養家糊口不是這個年齡段該考慮的事情。22-26歲應該處于為事業奮斗的階段,為了更好的生活打拼,也可以兼顧到父母。之后就可以考慮結婚生子了,或者帶父母環游世界等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最應該學習的時候選擇賺錢養家糊口或者打牌玩耍,最應該奮斗的年齡選擇安逸,或許注定會平庸一生。學習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淘汰。而選擇,也是關乎一生的事情,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需要你自己負責到底,別指望任何人來為你的將來負責。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會對這個社會負責。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