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并非一日建成,自律也是如此。
后臺經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問我到底應該如何做到自律。其實一個人“自律化”的進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不是聽一場牛人的講座就能改變的,也不是看幾本時間管理的暢銷書就能改變的,而是需要一點點地顛覆,一點點地打磨和搭建。不要去過度參考別人的生活方案,你需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今天分享陸JJ的文章,介紹幾種有助于實現自律的思維方式。(文末有福利哦)
三年前的某個深夜,我窩在東方網點的一個角落,聚精會神地打Dota。這里的通風不好,空氣里總透著煙草的焦味。游戲在進行到50分鐘后,我方冰封王座倒了,游戲輸了。
過去的7個小時內,我連續打了10盤,幾乎沒怎么吃東西。樓下大排檔的老板又上來吆喝了:“炒面、炒米粉、蛋炒飯、蓋澆飯... ...”
被他一說我更餓了,問他蛋炒飯多少錢,他說20塊,可我身上只有15塊。我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出網吧。凌晨1點的街道上,僅我一人。沒有車輛,沒有行人,我無力地東張西望。夜空下,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青年。
原來混日子是這種感覺,原來混日子也是會辛苦的。我不敢想關于自己的任何事,對于未來沒有計劃和安排。只能絕望地,一頭扎進看不見盡頭的夜里,任憑晚風吹過。
現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是2017年3月14日的上午11點01分。我在上海市區內的一座小型圖書館里。
工作日志上記錄著接下來7天之內要完成的事:
我參與著兩個劇本項目
為一家創業公司提供品牌包裝的咨詢服務
正在準備今年計劃出版的圖書書稿
維持自己公眾號的日常文章更新
每周會參加一次讀書會,進行一次線下分享
每周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觀影筆記、編劇筆記
還要去學校完成研究生階段的日常學習任務... ...
也許三年前的我,根本無法想象今天的自己,能達到這種程度。雖然這些根本稱不上出色和優秀,但值得高興的是,如今我的工作效率是過去的三倍。現在我1天的工作量,抵得上過去3天的量。
這一切都是自律、計劃、管理、升級所帶給我的改變。
有讀者曾經問過我,到底應該如何自律。其實一個人“自律化”的進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不是聽一場牛人的講座就能改變的,也不是看幾本時間管理的暢銷書就能改變的,而是需要一點點地顛覆,一點點地打磨。
在通往自律的道路上,以下幾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尤為關鍵:
1
你對時間敏感嗎?
在普通人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模式已經提前為你做好了時間上的安排。晨讀10分鐘,早自習20分鐘,一節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 ...
有沒有發現,學校已經為你切割好了一天的時間,這是對多數未成年人最為科學的時間分配法。但當我們脫離學校后,反而不會思考,應該如何去安排一天?懶得計劃,自然只能一天天麻木地過。
當你不會切割時間,你面對一天,就會覺得像在面對一個龐然大物,你根本難以思考如何在1天之內做什么。但當你意識到,每一天的24小時,都應該切割成小塊去對待,那么你已經邁出了自律的第一步。
就像一大塊牛排放你面前,你咽不下去的。但用刀叉分割成小塊,你就會行動起來,且開始有意識地調動自己。
Deadline為什么是第一生產力?
因為deadline的截至日期已經為你切割好了時間。一個具體的時間點,就是你行動力的來源。假設你把一天分成了8小塊,就意味著你的一天之中,有8個截止日期。你自然而然地會在每一個小塊的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
這就是番茄工作法的來源。要想自律,必須先培養自己對于時間的“切割意識”。
2
自律的本質是建立生活的“體系感”
什么是生活的“體系感”?
通俗而言,就是你每天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需要怎么做。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因為對大部分不自律的人來說,他們每天在過一種無意識的生活。
所謂的無意識,就是過完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
建立生活“體系感”的人,有著對生活時時掌控的安全感。
未建立的人,往往在生活里失控。這種極大的不確定性,造成了他們的不安全感。
三年前我的作息,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早晨10:00起床,早飯中飯直接放一起吃。
吃完之后刷刷微博,和朋友聊聊天,群里面冒冒泡,到了下午1點,沒事兒干了就刷視頻網站。
下午3點以后有困意,干脆補一覺。
醒來之后叫個外賣,6點吃完以后打游戲打到凌晨3點,睡覺。
第二天依舊如此。
一個殘酷的真相是:這一天里,我幾乎沒做任何正經事。過這一天,和不過這一天,沒有差別。我的生命因此而浪費了一天。
現在我的作息是:
6點起床吃早飯,讀半小時英語,然后寫出一天的工作清單。
7點到9點,完成1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9點到11點,完成1天中次要重要的工作。
中午12點邊吃飯邊刷網站瀏覽資訊,然后讀半小時英文期刊。
1點到1點半午休,下午是輸入時間,以看劇本看電影整理筆記為主。
晚飯后讀書,飯后1小時運動。
運動完畢后,晚上寫劇本。
睡前復盤1天的工作完成情況,并寫日記總結。
這樣的作息,會使你時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處于什么位置。
所謂的體系感,就是不再讓你于生活的洪流里,隨波逐流。
3
自律的催化劑:個人中心制
極度自律的人,也極度“自私”,近乎冷酷。
當然這“自私”并非貶義,而是排除任何干擾因素,成全自己所做的事。
比如你有一個為期兩周的學習計劃,中間隔了個雙休日,朋友喊你出去Happy了... ...稍微不堅定的人,可能就跟著走了。瘋玩一天之后,面對著沒有完成的事,心生愧疚,不了了之。
經常閉關學習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這種特殊時期最怕別人的邀約。朋友請你吧,你還不好意思回絕,最后只能硬著頭皮去。學習的節奏感一被打亂,需要較多的精力支出才能回復到當初的狀態。
武俠小說家筆下的人物,欲練神功奇功,都先需經歷七七四十九天的徹底閉關,若被打擾,則滿盤皆輸。的確,自律者往往是一批個人主義者,他們愿意為了效率最大化,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
從朋友的角度去看,這批人深居簡出,乃社交絕緣體,總搞得神秘兮兮。但自律者自己相當清楚,個人中心制是冷酷的,但足夠冷酷才能阻絕干擾。這是一種理性而寶貴的自私。
4
從懶散到自律的過程,可能相當漫長
羅馬并非一日建成,自律也是如此。
我個人的經驗是,生活的自律,需要一點點搭建。不要去過度參考別人的生活方案,你需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
這兩年,我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換一套作息方式,4點起床、5點起床、6點起床我都試過,為的就是通過不斷試錯來確認一套相對完美的作息方式。不滿意就重新規劃。
比如我有一段時間模仿國外一個時間管理大牛每天10點睡,凌晨4點半起床。后來發現根本行不通,凌晨起床無法調動出大腦的興奮狀態。但當我調整到每天6點半起床后,整個人都感覺不一樣,精力尤為旺盛。
很多人不知道,最好的時間管理方式,就是適合自己的。你在什么時間段精力最旺盛,基本的睡眠時間是多久,工作興奮期在哪個時段,疲憊期一般持續多長... ...這些答案,只有自己清楚。
5
自律的人生的確很爽
[ 自律讓你重新認識自我 ]
我不是針對哪個人,因為幾乎所有達成高度自律的人,都會感覺到過去的自己,是個辣雞。'脫胎換骨'這種詞,不僅存于成語故事,它每時每刻都發生。就像三年前終日混跡網吧的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今天的自己,一天能做完這么多事。
[ 自律能讓你活出三輩子的容量 ]
自律者的人生大多是緊湊的,生活的容量和密度遠遠高于不自律者。過去學生時代,我的寒暑假都在網絡游戲和漫畫書里度過,我始終在重復一個無聊的自己。十幾年一成不變,都在原地踏步,身處可憐的舒適區內。
[ 自律會帶你走向財富自由 ]
在自律者的眼里,一天的時間總量,會被劃分為很多小塊,他們會分別在每一小塊的時間范圍內全力以赴。這也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的效率將大幅提升。這樣一來,除了主職工作,我們將有更多時間用于發展第二職業、或是用于學習與技能的投資。
過去我可能只能通過在公司坐班獲得工錢,但逐漸自律之后,我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財富渠道也趨向增多:圖書出版公司、專欄稿費、創業公司咨詢費、劇本稿酬、公眾號廣告營收、線下活動的講演費... ...
三年前,我對虛擬世界有癮,總感覺能在那兒尋到慰藉或者快活。但最后,那里卻沒有絲毫的慰藉可言。不過總算還好,那些錯過的東西,如今的自律都已經在悄悄給我了。
End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