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曾國藩說:早起是治家之本,晚起是敗家之兇。我們古代也有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介紹了早起對于我的意義,我強烈的推薦大家一定要早起,早起才是打開高效一天的正確方式。
早起的標準是什么?
目前,很多人都在說早起,也在不同的社群、平臺或者應用參加著早起打卡活動!我自己也不例外······那早起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才算早起呢?
如果沒有早起過,建議首周嘗試7:00前;有經驗者建議首周嘗試6:30
以后以周為單位,每周提前5-15分鐘,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直到可以保證每天有1-2小時的晨間自由可支配時間為宜。
早起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標準也不同,不必向大神看齊。早起和成長一樣都是自我與自我的較量,只要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是好的,不要看別人3.4點鐘起床,你一個平時8.9點鐘起床的人一開始就要像這些人一樣,這不是在開玩笑嗎?首先,剛出生就想跑?你是神童嗎?第二,你眼里的那些早起“大神”,他們的早起天數也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你只有在路上,就好······
晨間黃金時間
早起不是目的,早起做事才是目的。如果你早起后無所事事玩手機、刷微信那又有什么意義呢?還不如睡覺來的有益處,還可以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的晨間黃金時間是指:沒有外界打擾的、專屬于自己的自由可支配時間。經過一夜充足的睡眠,起床后這段時間我們的精力最集中,也沒有家人及外界的干擾,是效率產出最高的時間段,建議保證每天1-2小時黃金時間。
早起做什么?
計劃與反思
看書
運動
我喜歡這種走在人前的感覺,當別人還在酣睡時,我已經開始工作、學習2個小時。每天以這樣的方式打開一天,下午3點左右都會讓我感覺仿佛比別人多活了半天。
早起后的第一個番茄鐘我會用來寫晨間日記、找到今日重要的三件事并排程(三只青蛙,將你今天所找出的三只青蛙劃分到具體的時間和具體的地點)、查看清單+日歷系統(tǒng)(奇妙清單+朝夕日歷),為今天排日程表、以及打卡。利用番茄鐘間歇的5分鐘按下煮飯鍵、從冰箱內拿出食材(這些都是前一天晚準備好的);也可以利用這5分鐘來組簡單的鍛煉(高抬腿、跳躍、拍手、深呼吸),喚醒身體。
從第二個番茄鐘開始,可以隨意的搭配和組合!可以“吃青蛙”、看書、閱讀、運動、跑步都是可以的。
上午
早出門15分鐘
到單位小憩15分鐘
正確使用工作法
盡量早出門15分鐘,這樣可以避開早高峰,你可以很悠閑的聽聽音頻、看看書;早出門15分鐘,也就可以比同事早到15分鐘,建議充分利用這15分鐘進行小憩,為接下來的工作提供支持。
工作期間可利用番茄工作法、沉浸工作法兩種工作方法。番茄工作法大致是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沉浸式工作法是指將一小時劃分為4個15分鐘,按當時狀態(tài)決定每一個當下15分鐘是工作還是休息。
午休
時長15-30分鐘
午睡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修復、恢復精力,條件允許的小伙伴們盡量都要午睡,建議時間為15-30分鐘,不要超過30分鐘,一旦超過30分鐘容易進入深睡眠,這樣醒來以后更容易困乏。
可以在午睡前喝一杯咖啡,因為咖啡的起效時間一般都在半小時左右。當你睡醒的時候,正好是咖啡發(fā)揮效用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清醒,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如果沒有條件午睡,盡量做到每4小時小憩十五分鐘,再次之的做法就是哪怕平靜的趴在桌子上5-10分也是好的!我們的精力就像一塊鋰電池,不能總是處于“放電”狀態(tài),也是要“充電”的,要學會愛惜我們的精力。最好的恢復精力的方式就是午睡、利用碎片時間休息。
下午
正確使用工作法
下班前1小時,不安排新工作
下班前30分鐘整理與計劃
依然采用番茄工作法或沉浸式工作法安排下午工作!
下班前一小時盡量不要開始新的工作,特別是那些一小時搞不定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很可能導致你“加班”。
下班前半小時左右用來收尾、整理與計劃第二天的工作重點。整理回顧自己今日取得的成果,這樣成果可視化,可以讓我們確切的感覺到自己收獲與付出是成正比的,獲得正向反饋有利于我們繼續(xù)堅持。計劃可以讓我們第二天快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不至于沒有任何頭緒。
晚間
確定主題
斷網
放松
首先,需要明確你下班后的這段時間的主題是什么?
如果你是已婚人士,需要平衡家庭和工作,那么你晚間的主題建議以家庭為主,全心全意陪伴家人,享受與家人共處的時光就是你不錯的課題!和家人一起散步,一起運動,一起閱讀,一起聊天,開家庭會議,一起觀影,輔導孩子作業(yè),陪伴老人,享受二人世界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未婚人士或還處于求學階段,那你的主題可能就是成長或是娛樂!那你就可以安排繼續(xù)早晨的學習,閱讀,觀影,健身等!
無論您是哪種人,晚間活動安排的唯一要求就是:時間可控,心情放松且愉悅,不影響早睡。
第二,這段時間建議大家盡量要斷網。
我們白天幾乎一整天都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被各種碎片的信息轟炸著。我們的時間也變得碎片化,整個人一天感覺很忙,但當你真的回顧的時候卻發(fā)現大多數的時間都浪費在微信、淘寶、公眾號、新聞等方面了!現代人專注力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太稀缺了!無論是陪伴家人還是學習,專注力專心感都是非常重要的!斷網遠離信息的轟炸,你不會損失什么?我們不是總統(tǒng),也不是國家主席真的沒那么重要,再說下班時間再緊急又能緊急到哪里去呢?實在緊急,我相信對方會給你打電話的!
微信的本質是一種工具,工具就應該是服務于我們的,不能反被綁架了!所以我再次強烈建議大家擁有一段斷網時間。我們遠離網絡,就不會總是想著刷朋友圈,漫無目的的玩手機,我們可以將花費在這上面的精力轉移到家人以及自我提高上!當我們全身心的陪伴家人,我相信家人是感受的到的,放下手機暫時斷網,別說你沒時間陪家人!當你專心提高自己的時候,你會得到別樣的充實與滿足,放下手機暫時斷網,別說你沒時間學習,也別說你沒時間看書!請將陪伴家人、學習成長的優(yōu)先級往前調,別說你沒時間了······
補充
將一天劃分時段,確定時段主題
記錄時間
將一天劃分成幾個時段,為每個時段確定主題!例如,我我將一天劃分成五個時段,分為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間。我早晨的主題是學習成長,上午是工作和學習,中午是休息,下午也是工作和學習,晚間是健身、陪伴家人、學習、愛好者四個主題輪換著來。然后根據每個主題安排不同的事項,這樣你就不會感覺什么事都想做,又不知道做什么的迷茫了。
關于時間記錄,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養(yǎng)成時間記錄的習慣!安卓系統(tǒng)建議大家使用愛今天,ios系統(tǒng)建議使用atimelogger2;如果不習慣使用軟件,建議大家使用time本!我相信很多人都了解柳比歇夫的故事,我并不是讓每個人都達到那種程度,但至少要知道你一天大多數的時間都去哪了?
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完全平等,有些人的起點可能是另一些人終身無法企及的終點,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可有一樣東西卻是完全公平的,那就是時間!我們每個人每天有且只有24小時,它不會因為你是比爾蓋茨、不會因為你是馬云、不會因為你爸爸是王健林而多給你一秒鐘。
時間的使用方法是人與人產生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們要向記賬一樣記錄時間,珍惜愛護它!通過記錄拿到數據,然后分析和改善,努力做到時間的利用價值大于其他人,我們才能實現“超車”!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