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三條原則,可能會改變你看待幸福的方式,并讓你重新衡量生活中體驗到的幸福度。
1、幸福不向身外求
幸福并非來自外在的物質、地位、銀行存款的多寡、天氣或無瑕佳偶。如果它來自這些因素,那么,每個富翁權貴和成功者都會是有福的……但事實并非如此。世上有很多富人郁郁寡歡,也有很多身負債務者不改其樂。要是天氣能使人愁腸百結,那么置身同樣氣候的每個人都會有相同感受。
體壇有一個例子:一位乒乓球選手曾經畢其一生,要成為世界第一。他奇跡般地達成了目標。而一旦登上絕頂,他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嗎?”幸福稍縱即逝。事實上,這位選手坦承:與打乒乓球相比,他更樂意去修剪自家的草坪。
很多人都居住在“某天島”上……等某天我發財了……等某天我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等某天我能躺在夏威夷的海灘上……等某天我成為天下無敵的乒乓選手……到那時,我將會感到幸福。
如果相信身外之物能使人感到幸福,那我們將會耗盡畢生心力,從一件事物到另一件事物中追尋幸福,到頭來卻兩手空空。
2、幸福只在寸心中
人生而幸福。你若不信,請看看小孩子們吧。我女兒阿瓦,才十個月大,總是福氣洋溢。她從不追求幸福,而幸福已成其本性。當我們長大成人,本來并不缺少幸福,但因相信了心中雜念,而將幸福拒之門外。
念想本是虛妄的,但卻總是令人備感真切。你是否曾經從睡夢中驚醒,汗流浹背,心跳加速,全身繃緊?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只需躺在床上,即可獲得如此真切的現實體驗,由此可見念想的力量何等強大。
只有一件事物可使你感受一切,包括幸福……這就是你的念想。
我們念想之物,亦即所感之物。某個時段,我們一無所感。樂觀給予我們幸福的情感,而悲觀給予我們悲涼的情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能得豆嗎?絕無可能。幸福也是同理。悲觀者不可能得到幸福。
3、順其自然不強求
我知道你心中所想:“我明白了。樂觀給予我們幸福的情感,而悲觀給予我們悲涼的情感?,F在請告訴我怎樣才能使自己幸福。”
我的答案是:你做不到。你會認為我女兒是通過上課才變得幸福嗎?幸福是我們的本性。假如我將一籃球沉浸在水里,而我想讓它浮出水面,我該怎么辦?順其自然吧。別管它。我需要運用積極思考、論證或形象化方法嗎?不用?;@球自然會浮出水面。我們的頭腦也是如此。當我們放下雜念,將自然而然地回歸幸福。
心境澄澈處,天地自寬闊。而當雜念四起,情緒必然低落??偸潜^的人,精力必衰。而一朝放下,心境就會好轉。心境好轉,做事也會更好。
面對同一處境,看法何其紛繁;這一刻我們的想法,只是眾念之一斑。念想總在改變(你還記得自己最近的五個念頭嗎?其轉換何其迅速?。D铑^轉換迅速,經驗也在以同樣的速度轉換。這就是說,我們永不會身陷絕境。就算外面陰云密布,太陽仍在云朵后面,隨時可能綻放光彩。當我們陷入恐懼,只要能樂觀面對,即可改變一切。
我們不必坐等幸福,幸福源于自身,我們都擁有變得幸福的潛力?!?/p>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