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怎樣度過,才能做到盡興而活、安寧離去,的確是件很難的事。
近期聆聽濮存昕老師“說花甲青春,論人生六十年”感悟,道六字箴言:玩、學、做、悟、舍、了,頗得禪意。他的意思是說:在人生的初期,適合玩耍的日子要盡情盡興地玩,可以調皮、頑劣但要玩的聰明,不辜負花朵初開、懵懂好年華。對于知識要博覽深悟,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無論文化知識還是認識世界的能力;無論人生經驗還是辦事技巧都要求真務實,學到深處才能達觀致用,修得正果方顯英雄本色。做,行萬里路就是做事做人,要身體力行實踐、創造。你若有經天緯地之才就要為人類、社會做點事,留得功業垂青史;你若只是草木百姓,也要發揮尺、寸作用,不妄人生百年行。有了學識和本領,就要曉天知地,明白事理。就需要懂得自然規律,參悟世間冷暖苦辣,不糾結于一時短長,知人力在世界的渺小,凡事盡人事還須知天命。舍,是人生最難的事。能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是哲學的高點,特別是人生哲學的高點。人能夠豁達地“舍”,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智慧。舍,是為最后一個字做準備,就是了。如果能放下,舍了、了了,就能有大智慧,就“入境”了。人能夠達到“了”的境界,就是明見!像弘一法師說的,去去就來。就能有“滿床空載月明歸”的輕松……到了該了的時候,你什么也帶不走,累了,該休息了。選擇灑脫有尊嚴地走!這是了的修行。其實,佛家文化,最高的境界,就是這個了字。
濮存昕老師幽默、睿智、舉重若輕,字字珠璣,給人以智慧的啟迪、思想的照耀。用旁觀者的視角看,他是一位地道的謙謙君子,厚重溫潤,聽智者一席談,是人生的享受,更是讀者的幸福。
記得父親曾經對我說過:人生智慧十二分,用去一半來做人,再取三分謀事業,留得三分贈子孫。凡事不可做的太滿,凡人也不可能生的太精,已得其所,安分守己。大智若愚,上善若水。這就是一個家族的家風,是凝聚民族脊梁的精髓,也是家教的傳承。
人生如果能夠做到濮存昕老師說的這六個字,哪怕只悟到了一點,也是了不起的進步,連佛都說: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我們普通人,凡夫俗子是不是早該明白這一點?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