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這一場經歷,可以理解為是一場旅途,遇到的風景,遇到的人,所有的成見和埋怨都來自于彼此的距離,我們說珍惜眼前,相逢著擦肩而過,有許多卻不屑一顧,那些夢里隔幾重關山卻成了死死的追求,生活的質量,不在某一段時期,而在于心地的一種狀態。
幸福是用信心去治愈傷感,而不是給生命增加負擔,生活的內容,就在于堅定自己生活的信心,那些遭遇的煩惱,再也不是生活的苦惱,而成了鍛煉自己人生毅力的一種助緣。佛門中的放下,是提醒人生減去負擔,用欣賞風景的心情,充滿歡喜和感激去欣賞風景,而不是用死腦筋去否定風景。
不為浮云遮望眼,不為焦慮空累心,更不必要埋怨世態炎涼,世間變化如此之快,需要反思的是我們送遠回憶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不管是哭還是笑,不盡快的騰出時間送遠過去,怎么能夠迎接期待已久的未來,或者心地的預言。生活的內容在哪里?也都在于你對生活幸福與悲痛的理解里。
善意和友好,才是人生最客觀的身心狀態。活潑和冷峻,才是生命存在最客觀的狀態。急什么,惱什么,怎么樣能把學到的理論用在這三百六十五天里,就是生活最大的收獲。
人生風雨的經過,不是糾結于經歷過多少苦痛,人生活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歷經磨礪,所能秉持的一種堅韌,風雨交加,所能恪守的一種坦然。不管生活面對多少高低起伏,昂揚了自己的心態,其它也就沒什么,寧靜無煩惱,是為真吉祥。
禪門古詩中有兩句: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塵世間的喧囂,不過就是因緣故事的因緣際會,不必要寂寥,不必要懊惱,一片云水風景,一顆赤子之心,心中無掛礙,腳下無牽絆,把生活的日子活成一場自在徜徉,隨遇而安,相安無事,那些無語怨東風,大可不必。
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能夠減負而行,為生活拓寬生命的契機,去承擔生命的厚重,甚至是那些瑣瑣碎碎,生活的規則,從來都是跌宕起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考驗人生的魄力和勇氣,能不能把人生活成幸福,歲月在,心不老,笑一笑,忘了成敗。
學會順其自然的去面對,讓心情更明朗,不要讓負面情緒干擾生活的態度,人生的方向就在于能不能用一份積極的心態去化解消極,不去和人生計較什么,而是能包容的對待生活,一份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內心,生活也就處處平和,處處悠然。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刻,是人生經過的一種觀照,也是突破迷茫的一種煙消云散,更是一種人生的覺醒與智慧。在生活中,也就成就了一份隨緣自在的生命自然力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