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太快,忘了停下來好好看看周圍的風景。于是乎,會經常恍然大悟。會發現原來以前所忽略的也許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有小編整理的有關人生感悟的精選文章,歡迎閱讀!
人生感悟
1、
她弟弟不顧家里人反對,堅持要放棄眼下公務員的工作,去追求當下一些文章中所描述的詩與遠方。
我說挺好的啊,我們這代人有自己的未來規劃,不以上一輩的思維與價值觀來局限自己的人生。
她說好什么,他現在整天嚷嚷著要做一名背包客,正東挪西湊地借錢準備去旅游。
最后在她的威逼利誘下,我和她弟弟聊上了。我問他為什么辭職?
他說他感覺生活極其無趣,每天朝九晚五,三點一線,一眼就可以望到死,提前過上了養老生活。人就一輩子,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那你辭職后有什么打算?
當一個背包客,去旅游。
旅游回來后呢?
他沒有接著回答,而是說,其實我蠻羨慕你們的,什么時候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哭笑不得,說我們大部分作者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下班后還要抽時間碼字寫文,哪來時間天天旅游?
他說那你們所謂的詩和遠方都是騙人的唄。
我說沒騙人啊。至少于我而言,工作是現實,也不覺得茍且。而寫字,卻是我的詩與遠方。
我建議他在工作之余多去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好說歹說總算把他的想法暫時摁了下去。
所有人都厭倦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很多人習慣將自己正經歷的生活當成茍且,近乎偏執的認為遠方存在著詩一般的生活,殊不知你所謂的詩與遠方可能正是別人眼前的茍且。
而真正詩一般的生活,從來都是在當下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出美好,將平凡的日子過得不平淡。
2、
大學一師兄,研究生畢業后經導師推薦進了全國有名的設計院。
該院是本專業全國“八大院”之一,所以無論是對專業技能的提升,還是個人的發展前景來說,都非常不錯。
可去年六月份,入職不到一年的師兄突然辭職了,我們都倍感疑惑,后來經一個和他關系要好的師姐講述,眾人才恍然大悟。
入職后,師兄發現拋開職場前輩不談,單就他們那些新人,清華大學畢業的就好幾個,其它河海、武大這些學校畢業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那樣的頂級設計院,臥虎藏龍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這對于一直習慣了成績鶴立雞群的他來說,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他一下子適應不過來,甚至陷入了極度的恐慌,最后都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
他覺得自己應該尋找一個逃離的豁口,便向領導申請調休長假,在遭到領導的拒絕后干脆直接辭職,背著背囊就一路向西,在大西北晃蕩一大圈后,最后干脆駐留在了拉薩一家青年旅館。
我們一度以為師兄就要因此頓悟,過上了他詩一般的生活。
可在呆了三個月后,師兄風塵仆仆地回來了,并且立馬找到一家普通設計公司就職,過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接著他又一次性報了幾個證件的考試,甚至將目標瞄向了一個我們望而卻步的證件,巖土工程師。
這也算是恢復了從前對待學習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可前后兩家單位的巨大差距還是讓我們為他甚覺可惜。
后來在一次偶聚的時候說起這件事。
他說遺憾是有,但也不是完全沒意義,至少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生活在別處,而此處和別處,咫尺天涯,天涯咫尺,跨不過去是天涯,跨過去了就是咫尺。
3、
畢業第二年,我遇到了入職以后最大的挑戰。
那時候公司接了一個水壩除險加固項目,我被臨時頂上了一個項目負責人的位置,聽起來是加官升職,可實質是因為公司人手不夠,因而被趕鴨子上架。
總工派了兩個應屆實習生給我,可他們兩人對我工作的分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有時候反而會拖慢我工作的進度。
去項目現場做記錄,畫個草圖都不知道怎么入手?;氐焦菊焦ぷ?,又連CAD、excel這些基本的辦公應用也經常要問。
甲方項目催得急,所以足足半個月時間,我沒有雙休,沒有正常上下班時間,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到晚上十二點,然后第二天又頂著黑眼圈準時打卡上班。
可就在我把項目交上去后,甲方那邊又出現了重大變更,看著那些被退回的資料,我的心真的跌入到了谷底,除了失落外,更多的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憤怒。
我心想我受夠了,堅決不伺候了。
下班回住所的路上,那時候夕陽剛好,我突然感性了起來,一個念頭猛地出現在了我腦海:我要辭職。
當這個念頭出現在腦海后,瞬間就像被魔鬼上了身,回到住所便整理衣物,背著行囊就出發了,甚至都沒想過先辭職這種事。
可在去車站的路上,每走一步就氣竭一點。給一個大學好友打電話,他在聽了我的講述后,只說了一句,你忘了去年那次嗎?
我自然知道他說的什么,那是剛畢業的時候,我們兩人在一秒內作出了一個辭職旅游的決定,在外游蕩了一個月,但并沒有找到想象中的詩與遠方,而是回來后啃著饅頭重新找工作。
這個電話讓我徹底失去了一開始的沖動,背著背包又默默地走了回去。第二天我便沉下心來,帶著兩個實習生仔細核驗修改。
其實心態真的很重要,當你摒棄了各種浮躁的想法,明白了自身的處境,并知曉除了面對別無選擇的時候,那種力量可以讓你的工作效率幾何倍增。一個星期不到,我便將變更修改后的資料交了上去。
那天下午,在回住所的路上,還是那個火紅的夕陽,卻足以讓我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種美好。
很多時候,當自己的心被牢牢捆綁,而你又一意躲閃不愿面對,那逃離再遠也是徒勞,因為你總有一天會回歸到生活原本的軌跡。
人生感悟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
大海的廣闊在于其胸懷。小河的流入,大雨的滴落,陽光的暴曬,世人的的稱贊,寵辱不驚,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小草的勇敢在于其不屈。土地的滋養,蚯蚓的鼓勵,自然的競爭,大風的搖晃,不丟不棄,一天一抬頭,任驕陽和明月的變換。
曾有一位青年作家,年少得志,寫了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受到眾人的稱贊,感覺人生一帆風順,洋洋自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再沒有偉大的作品出世,他的名字也漸漸地被人遺忘。于是,抑郁成疾,厭煩了人生。
當你成功的時候,全世界都是你的;當你失敗的時候,全世界都在你對面。
關鍵是一份心態,不同的心態有不同的結果,正如樂觀的人看到的是一張白紙,而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白紙上的一個黑點。淡然面對生活,是一份心境,更是一種智慧。它可以使人們把事情看得更淡,更輕,但并不是消極的逃避。
忙時,遇事不慌,處事不亂。品一杯茗茶,賞一片落葉,走幾步象棋,搖幾下羽扇。做好該做之事,靜待預料之中。
閑時,無事不躁,心平氣和。拿一本美文,爬幾座高山,睡幾分小覺,看一次日落。發現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樂。
有一天,看到兩幅山水畫。一幅是濃墨重彩,另一幅是清新自然。朋友問我喜歡哪一幅。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會說喜歡濃墨重彩的那一幅,可是現在,相對于濃墨重彩,我更鐘情于清新自然。
小時候,第一次考第一名,當老師讀到我名字的時候,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坐在座位上一直顫動。下課后,逢人便說我考了第一名。開始驕傲自大,心也早早地飛往了家里。
以前感覺生活很簡單,常常在父母面前夸下??冢f要掙多少多少錢,在每一個城市買一個樓房等等?,F在想想,是多么的可笑和荒唐。
生活難,人生難,處處都是難。在這個年代,我們變得急功近利起來,為了可憐的工資加班加點,還找幾份零工,補貼家用,直到累垮了身子,才發現,健康最重要。
長大后,一次的失落,打擊了內心,躺在床上不動,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無奈。頭腦一片混亂,想不到明天,更不能回憶昨天,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多余的人。親人也在默默地流淚,可眼淚往往無濟于事。這時候會想,如水一樣的人生也是幸福的。
做人切不可得意時趾高氣昂,失落時妄自菲薄。
昔日的泱泱王者,如今的階下囚;昔日的叱咤風云的偶像,如今的年老色衰默默無聞;昔日發誓要在一起的情侶,如今已形同陌人。
一切都在改變,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每個人都得經受歲月的變革。
有些人動不動就大哭大叫,尋死鬧活;有些人一直活在過去,念叨著往日的英雄事跡;有些人過一天算一天,正如西西弗斯推大石頭上山。
大千世界,多少人活得瀟灑,過得淡然。幾人歡喜,幾人悲傷,歡喜得意之甜,悲傷失落之苦。
曾有一個鄰村的企業家,得意之時,大手大腳,對待周圍的人也甚是大方,處處顯示自己的闊綽。直到有一天,廠子破產了,他欠了一身債,等到借錢的時候,怎么也借不來,最后說了一句話,就離開了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村子。
過了多少年,我也不知道他回來沒有,不過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單單他的心態就是錯誤的,他說掙夠一百萬的時候再回來,回來又是為了什么?因為這是他的家鄉,還是為了證明些什么?也許村民也有些不對的地方。
世事難料,誰又知道自己一生會達貴,一生會順暢。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態,是成功時的清醒劑,苦難時的良藥。
曾看到一個故事,說兩個正常的人被帶到了精神病院。一個人大哭大鬧,說他不是精神病人,結果被當成精神病人對待了;而另一個人按時睡覺,按時吃飯,最后出院了。
淡然處世,會有意想不到的生活。
一場文化大革命是不愿被提起的歷史,文人更是遭受了種種苦難,可是,有多少文人度過了這場劫難,又有多少文人選擇離開了人世。
高山的偉岸在于其無爭。樹木的感謝,天空的擁抱,鳥兒的飛越,動物的踐踏,守住那份堅貞,不喜不惱,為世界增添一份光彩。
明月的光芒在于其回報。太陽的付出,星星的點綴,云彩的遮擋,天空的傳播,它不藏不掖,淡看功利,盡數回報。
淡看人世間,瀟灑走一回。
人生感悟
曾經朝昔相處的閨蜜將要離我們遠去了,曾經帶著那洋溢著青春而又羞澀的小臉不知不覺中也漸漸抹上了各種不知名的“顏料和色彩”,曾經的那無盡頹廢而又墮落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曾經的曾經......
回望起這四年來在大學的點點滴滴,眨眼間我們就畢業了。收拾行李,無意中看到這一張張的泛黃的便簽紙,看到上面熟悉而又陌生,那初生不怕虎的話語。頓然想起,是呀!那是我在進大學的第一個晚上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便簽紙上寫著:“我一定要各種拿獎學金,一定要過專四專八,一定要成為起點的白金簽約作家,一定要減肥到九十三斤,一定要努力掙錢,一定要在這座沒有歸屬感的城市買下屬于自己的一磚一瓦,一定要讓爸媽離開那偏遠的山區不用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定要賺錢給輟學的弟弟學一門技術。”
頓時,思緒萬千,不禁熱淚盈眶。多久了,我自己都不記得了,原來自己也是有夢想的。原來,這是我的夢想。回想起我很喜歡的一部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的臺詞———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就要學會捍衛她
可是,不知何時我把我的夢想給遺失了,我把它給弄丟了,我沒有學會保護她。她在那個陰暗的角落里靜靜的呆了三年,可能她也曾奢望我能早日發現她吧,可是,四年了,直到即將離開這個讓我百感交集的地方,我才發現她。而她今天狠狠的煽了我一個巴掌,時刻提醒著我今天的所有的遭遇都是自己應得,這對我來說是多么大的諷刺。
這一個巴掌兇猛的足以讓把我直視這四年來自己過得有多荒唐,羞愧,狼狽,糟糕,失敗。說是罄竹難書,也不為過。
我把自己埋在臂膀里狠狠的哭了一頓,哭了很久。宿舍里只有自己一人,不,應該說整層樓都沒什么人。宿舍,走廊隱隱傳出的低泣,空中飄灑的細雨,狂風吹起的陣陣落葉,都影稱了我的悲傷。
淚干了,風停了,雨也停了。沒了哭泣聲,宿舍走廊也恢復了一片孤寂。跪在地上手捧著那張泛黃的便簽紙,雙眼木然的盯著窗外的那遙遠的前方。好想問上天:我的未來到底在哪里,我該如何繼續我以后的生命??墒腔貞业倪€是宿舍的一片寂靜。
看到書架上的那一本本書,突然舍友的一本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映入眼中,目光久久不愿移開。鬼使神差的拿起那本書,從下午一直看到深夜。此時,知識的滋養讓我暫時忘卻悲傷,忘卻苦楚,仿佛自己置身在一個佛理禪理的世界中,這里沒有痛苦,沒有悲傷。書中的世界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這是一個自己從沒接觸過得世界,帶著好奇心,我把這本書讀了一遍。里面的一句話讓我尤為深刻,也讓我
佛陀說:“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是呀,現在的自己窘境和尷尬的局面又何嘗不是過去的自己所造成的呢。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前路哪里迷茫了,只是自己從未問過自己內心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夢想是什么。找到自己的目標就要努力的去實現,想要的就去勇敢的去追求,徒生悲傷,無非只是增加自己的煩惱罷了。昨日的自己造就了今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造就了明天的自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決定。“三界惟心,萬法惟識”,心能感應萬物,識能映現萬物。心念能不能對事物發生作用,就看這心念是否能與那事物產生相應,是否有相通之處。你的夢想亦然,你對夢想的行動和態度也就決定了你的目標和夢想能否實現。
親愛的,請不要弄丟了你的夢想,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她,保護她,直到你能實現的那一天。向上吧,迷茫中的少年!
人生感悟
梁文道先生在他的隨筆集《我執》里提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夜夜在街頭徘徊,用一瓶一瓶的酒將自己灌醉。某一天,她又喝了個爛醉,蹲在巷口吐得一地都是。突然間,她聽到一陣細密又散落的腳步聲,抬頭望去,一群人在晨光熹微中跑步。“原來,又是新的一天了!”女孩嘆息一聲,“而我還停留在昨夜。”
自當初讀完這個故事之后,已經過去悠悠數年。我度過了很長一段無所事事的時光,也認識了一些朋友,相約在夜里舉杯,杯子碰到一起,說些彷徨又熱切的話語。每每那一時刻,我的耳畔總是回想起女孩的話語:“而我還停留在昨夜。”
與黑夜相擁幾乎成為一種對抗孤獨與焦慮的方式,即便這種對抗,看起來是多么微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處在年齡的夾縫層中,將立未立,又不得不尷尬地面對種種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的問題——“我是誰?”“我能夠做些什么?”“我的價值來源于何處?”“我想尋找怎樣的伴侶?”“我想度過怎樣的一生?”這些問題對個人意志發出了強烈的挑戰。沉沉的夜色固然能擋去一部分鋒刃,但是,當喧囂的白日來臨,未被回答的問題依然高懸在頭頂,如一柄達摩克利特之劍,拷問著個體存在之意義。
吟游詩人會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動蕩與變化叢生,機遇與變革共存。而社會心理學家卻另有一套命名的方式,阿奈特將18歲到20多歲這一特定的年齡階段稱之為“成人初顯期”,人們處在“成人期的變動時刻表”上,傳統意義上的發展任務已經不再適用,完成學業、離開父母、經濟獨立、步入婚姻、生兒育女等嚴格按照章程表行事的計劃也被一再打亂,甚至無限期地延后。大齡未婚男女已然并不少見,宅文化、創業文化也愈加盛行,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三十未滿、二十以上的門檻前,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他們既未成家,也未立業,仍然處在看似漫長的探索階段,探索著未曾湮滅的可能性,也探索著自己未來可能會有的生活圖景。
“我害怕那種一眼望得到盡頭的生活。”年輕的心向世界發出呼喚。然而,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生活,同樣令人焦灼。
阿奈特認為,這一時期的探索將遠勝于其他的生命階段,20多歲的年輕人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他們選擇的余地已經不算太多,很難再像賭徒一樣孤注一擲,一些終身的承諾也要定下,他們將:
1.反復確認自我的同一性,想要弄清楚自我存在的意義、處于世間的位置、扮演的角色等。
2.面臨自我的不穩定性,經歷情感上的急劇變化,嘗試轉換專業、職業、戀人等,也不斷地調整個人的生活方式。
3.聚焦在自我的問題上。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為他們提供關于生命的正確答案。
4.處于過渡階段,就像“三明治人”一樣,體驗著夾生的感覺。既不處在青春期,也沒有正式進入成人初期,一切都將發未發,將立未立。
5.探索自我的可能性,這一可能性伴隨年齡的增長將呈現出日益萎縮的趨勢,但總體的選擇范圍仍遠大于其他時期。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會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自我的確立、職業的選擇等都需要依靠時間的檢驗。悲觀的朋友們在持久的拉鋸戰中常會陷入低迷的狀態之中,借助熬夜、買醉來緩解自身的焦慮感,又或在林蔭道上徘徊,一遍遍吟唱“誰此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而那些能夠在黑夜之中睜開眼睛的人們,在經歷了長久的掙扎與迷茫之后,仍沒有放棄行動,在一小步一小步的試錯當中,他們或許能夠相信,這種拉長的探索期的出現,其實是一種社會優化的趨勢。人們將依靠自己的頭腦與心靈,做出重要的選擇,也將信賴自己的選擇,忠誠而堅定地生活下去。
那么,從成人到成熟究竟有多遠?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一書中,提出了發展成熟自我的8條途徑:
1.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體驗生活。
2.選擇hard模式,做出成長性的選擇,而不是退縮性的選擇。
3.傾聽內心的呼喚,肯定自我、顯露自我。
4.承擔責任,每一次承擔責任就是一次自我實現。
5.培養自己的志趣與愛好。
6.經歷勤奮的、付出精力的準備階段。
7.創造條件,了解自己的潛能,使高峰體驗出現。
8.識別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氣放棄這種防御。
這些專業的術語或許令你感到枯燥。那么,你還記得《漁夫與魔鬼》的故事嗎?魔鬼在一只瓶子里住了四百年,終有一天,一個漁人打開了它的瓶子,而魔鬼卻因為太遲而動怒。漁人悠悠笑道:“你是怎么進入這只狹窄的瓶中?”
曾經,我也在確認自我的途中迷失,誤以為自己是那只心境惡劣的魔鬼,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出路。后來,一位朋友告訴我:“探索的路上,勇者先行。一次多勇敢一點點,直至能夠擁抱新鮮的事物,投入其中,向未知致敬。”這一番話,或許也可作為“成長”乃至“成熟”的要義。而我終于能夠想象自己是那位漁人,笑瞇瞇地指向莽莽天地,“嘿,你是怎么讓自己受困在一只小小的瓶中?”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