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亚洲人jizz-亚洲人jizz日本人-亚洲人jizz日本人处-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不卡-日韩欧美在


當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豐子愷《圖畫與人生》原文


豐子愷《圖畫與人生》原文

時間:2017-03-30 21:07:05   來源:文章閱讀網  作者:網絡整理  點擊數:119    

我今天所要講的,是“圖畫與人生”。就是圖畫對人有什么用處?就是做人為什么要描圖畫,就是圖畫同人生有什么關系? 

這問題其實很容易解說:圖畫是給人看看的。人為了要看看,所以描圖畫。圖畫同人生的關系,就只是“看看”。“看看”,好像是很不重要的一件事,其實同衣食住行四大事一樣重要。這不是我在這里說大話,你只要問你自己的眼睛,便知道。眼睛這件東西,實在很奇怪:看來好像不要吃飯,不要穿衣,不要住房子,不要乘火車,其實對于衣食住行四大事,他都有份,都要干涉。人皆以為嘴巴要吃,身體要穿,人生為衣食而奔走,其實眼睛也要吃,也要穿,還有種種要求,比嘴巴和身體更難服侍呢。 

所以要講圖畫同人生的關系,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氣。我們可拿眼睛來同嘴巴比較:眼睛和嘴巴,有相同的地方,有相異的地方,又有相關聯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那里呢?我們用嘴巴吃食物,可以營養肉體;我們用眼睛看美景,可以營養精神。——營養這一點是相同的。譬如看見一片美麗風景,心里覺得愉快;看見一張美麗的圖畫,心里覺得歡喜。這都是營養精神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嘴巴是肉體的嘴巴,眼睛是精神的嘴巴——二者同是吸收養料的器官。 

相異的地方在那里呢?嘴巴的辨別滋味,不必練習。無論哪一個人,只要是生嘴巴的,都能知道滋味的好壞,不必請先生教。所以學校里沒有“吃東西”這一項科目。反之,眼睛的辨別美丑,即眼睛的美術鑒賞力,必須經過練習,方才能夠進步。所以學校里要特設“圖畫”這一項科目,用以訓練學生的眼睛。眼睛和嘴巴的相異,就在要練習和不要練習這一點上。譬如現在有一桌好菜,都是山珍海味,請一位大藝術家和一位小學生同吃。他們一樣地曉得好吃。反之,倘看一幅名畫,請大藝術家看,他能完全懂得它的好處。請小學生看,就不能完全懂得,或者莫名其妙。可見嘴巴不要練習,而眼睛必須練習。所以嘴巴的味覺,稱為“下等感覺”。眼睛的視覺,稱為“高等感覺”。 

相關聯的地方在那里呢?原來我們吃東西,不僅用嘴巴,同時又兼用眼睛。所以燒一碗菜,油鹽醬醋要配得好吃,同時這碗菜的樣子也要裝得好看。倘使亂七八糟地裝一下,即使滋味沒有變,但是我們看了心中不快,吃起來滋味也就差一點。反轉來說,食物的滋味并不很好,倘使裝璜得好看,我們見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來滋味也就好一點。學校里的廚房司務很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做飯菜要偷工減料,常把形式裝得很好看。風吹得動的幾片肉,蓋在白菜面上,排成圖案形。兩三個銅板一斤的蘿卜,切成幾何形體,裝在高腳碗里,看去好象一盤金鋼石。學生走到飯廳,先用眼睛來吃,覺得很好。隨后用嘴巴來吃,也就覺得還好。倘使廚房司務不懂得裝菜的辦法,各地的學校恐怕天天要鬧一次飯廳呢。外國人尤其精通這個方法。洋式的糖果,作種種形式,又用五色紙、金銀紙來包裹。拿這種糖請盲子吃,味道一定很平常。但請亮子吃,味道就好得多。因為眼睛幫嘴巴在那里吃,故形式好看的,滋味也就覺得好些。 

眼睛不但和嘴巴相關聯,又和其他一切感覺相關聯。譬如衣服。原來是為了身體溫暖而穿的,但同時又求其質料和形式的美觀。譬如房子,原來是為了遮蔽風雨而造的,但同時又求其建筑和布置的美觀。可知人生不但用眼睛吃東西,又用眼睛穿衣服用眼睛住房子。古人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我想,這“幾希”恐怕就在眼睛里頭。 

人因為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實用之外又必講求趣味。一切東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一匣自來火,一只螺旋釘,也在好用之外力求其好看。這是人類的特性。人類在很早的時代就具有這個特性。在上古,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代,人們早已懂得裝飾。他們在山洞的壁上描寫野獸的模樣,在打獵用的石刀的柄上雕刻圖案的花紋,又在自己的身體上施以種種裝飾,表示他們要好看;這種心理和行為發達起來,進步起來,就成為“美術。”故美術是為了眼睛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文化。故人生的衣食住行,從表面看來好像和眼睛都沒有關系,其實件件都同眼睛有關。越是文明進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人都說“面包問題”是人生的大事。其實人生不單要吃,又要看;不單為嘴巴,又為眼睛;不單靠面包,又靠美術。面包是肉體的食糧,美術是精神的食糧。沒有了面包,人的肉體要死。沒有了美術,人的精神也要死——人就同禽獸一樣。 

上面所說的,總而言之,人為了有眼睛,故必須有美術。現在我要繼續告訴你們:一切美術,以圖畫為本位,所以人人應該學習圖畫。原來美術共有四種,即建筑、雕塑、圖畫和工藝。建筑就是造房子之類,雕塑就是塑銅像之類,圖畫不必說明,工藝就是制造什用器具之類。這四種美術,可用兩種方法來給它們分類。第一種,依照美術的形式而分類,則建筑、雕刻、工藝,在立體上表現的,叫做“立體美術”。圖畫,在平面上表現的,叫做“平面美術”。第二種,依照美術的用途而分類,則建筑、雕塑、工藝,大多數除了看看之外又有實用的(譬如住宅供人居住,銅像供人瞻拜,茶壺供人泡茶),叫做“實用美術”。圖畫,大多數只給人看看,別無實用的,叫做“欣賞美術”。這樣看來,圖畫是平面美術,又是欣賞美術。為什么這是一切美術的本位呢?其理由有二:第一,因為圖畫能在平面上作立體的表現,故兼有平面與立體的效果。這是很明顯的事,平面的畫紙上描一只桌子,望去四只腳有遠近。描一條走廊,望去有好幾丈長。描一條鐵路,望去有好幾里遠。因為圖畫有兩種方法,能在平面上假裝出立體來,其方法叫做“遠近法”和“陰影法”。用了遠近法,一寸長的線可以看成好幾里路。用了陰影法,平面的可以看成凌空。故圖畫雖是平面的表現,卻包括立體的研究。所以學建筑、學雕塑的人,必須先從學圖畫入手。美術學校里的建筑科、雕塑科,第一年的課程仍是圖畫,以后亦常常用圖畫為輔助。反之,學圖畫的人,就不必兼學建筑或雕塑。 

第二,因為圖畫的欣賞可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上,故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的效果。譬如畫一只蘋果,一朵花,這些畫本身原只能看看,毫無實用。但研究了蘋果的色彩,可以應用在裝飾圖案上;研究了花瓣的線條,可以應用在磁器的形式上。所以欣賞不是無用的娛樂,乃是間接的實用。所以學校里的圖畫科,盡管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等沒有用處的畫,但由此所得的眼睛的練習,卻受用無窮。 

因了這兩個理由——圖畫在平面中包括立體,在欣賞中包括實用——所以圖畫是一切美術的本位。我們要有美術的修養,只要練習圖畫就是。但如何練習,倒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請大家注意。上面說過,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兩種效果。欣賞是美的,實用是真的,故圖畫練習必要兼顧“真”和“美”這兩個條件。具體地說:譬如描一瓶花,要仔細觀察花、葉、瓶的形狀、大小、方向、色彩,不使描錯。這是“真”的方面的工夫。同時又須巧妙地配合,巧妙地布置,使它妥貼。這是“美”的方面的工夫。換句話說,我們要把這瓶花描得像真物一樣,同時又要描得美觀。再換一句話說,我們要模仿花、葉、瓶的形狀色彩,同時又要創造這幅畫的構圖。總而言之,圖畫要兼重描寫和配置、肖似和美觀、模仿和創作,即兼有真和美。偏廢一方面的,就不是正當的練習法。 

在中國,圖畫觀念錯誤的人很多。其錯誤就由于上述的真和美的偏廢而來,故有兩種。第一種偏廢美的,把圖畫看作照相,以為描畫的目的但求描得細致,描得像真的東西一樣。稱贊一幅畫好,就說“描得很像”。批評一幅畫壞,就說“描得不像”。這就是求真而不求美,但顧實用而不顧欣賞,是錯誤的。圖畫并非不要描得像,但像之外又要它美。沒有美而只有像,頂多只抵得一張照相。現在照相機很便宜,三五塊錢也可以買一只。我們又何苦費許多寶貴的鐘頭來把自己的頭腦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塊錢的照相機呢?這是偏廢了美的錯誤。 

第二種,偏廢真的,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以為“畫畫兒”,是一種娛樂,是一種游戲,是消遣的。于是上圖畫課的時候,不肯出力,只思享樂。形狀還描不正確,就要講畫意。顏料還不會調,就想制作品。這都是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的原故。原來彈琴、寫字、描畫,都是高深的藝術。不知那一個古人,把“下棋”這種玩意兒湊在里頭,于是琴、書、畫三者都帶了娛樂的、游戲的、消遣的性質,降低了它們的地位,這實在是褻瀆藝術!“下棋”這一件事,原也很難;但其效用也不過像叉麻雀,消磨光陰,排遣無聊而已,不能同音樂、繪畫、書法排在一起。倘使下棋可算是藝術,叉麻雀也變成藝術,學校里不妨添設一科“麻雀”了。但我國有許多人,的確把音樂、圖畫看成與麻雀相近的東西。這正是“琴棋書畫”四個字的流弊。現代的青年,非改正這觀念不可。 

圖畫為什么和下棋、叉麻雀不同呢?就是為了圖畫有一種精神——圖畫的精神,可以陶冶我們的心。這就是拿描圖畫一樣的真又美的精神來應用在人的生活上。怎樣應用呢?我們可拿數學來作比方:數學的四則問題中,有龜鶴問題:龜鶴同住在一個籠里,一共幾個頭,幾只腳,求龜鶴各幾只?又有年齡問題:幾年前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幾年后父年為子年的幾倍?這種問題中所講的事實,在人生中難得逢到。有誰高興真個把烏龜同鶴關在一只籠子里,教人猜呢?又有誰真個要算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來訓練人的頭腦,使頭腦精密起來。然后拿這精密的頭腦來應用在人的一切生活上。我們又可拿體育來比方,體育中有跳高、跳遠、擲鐵球、擲鐵餅等武藝。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處。有誰常要跳高、跳遠,有誰常要擲鐵球、鐵餅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武藝來訓練人的體格,使體格強健起來。然后拿這強健的體格去做人生一切的事業。圖畫就同數學和體育一樣。人生不一定要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原不過要借這種研究來訓練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確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后拿這真和美來應用在人的物質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來;應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豐富起來。這就是所謂“藝術的陶冶”。圖畫原不過是“看看”的。但因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術是精神的糧食,圖畫是美術的本位,故“看看”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這般重大的意義。今天在收音機旁聽我講演的人,一定大家是有一雙眼睛的,請各自體驗一下,看我的話有沒有說錯。 

藝術常被人視為娛樂的、消遣的玩物,故藝術的效果也就只是娛樂與消遣而已。有人反對此說,為藝術辯護,說藝術是可以美化人生,陶冶性靈的。但他們所謂“美化人生”,往往只是指房屋、衣服的裝飾;他們所謂“陶冶性靈”,又往往是附庸風雅之類的淺見。結果把藝術看作一種虛空玄妙、不著邊際的東西。這都是沒有確實地認識藝術的效果之故。 

藝術及于人生的效果,其實是很簡明的:不外乎吾人面對藝術品時直接興起的作用,及研究藝術之后間接受得的影響。前者可稱為藝術的直接效果,后者可稱為藝術的間接效果。即前者是“藝術品”的效果,后者是“藝術精神”的效果。 

直接效果,就是我們創作或鑒賞藝術品時所得的樂趣。這樂趣有兩方面,第一是自由,第二是天真。試分述之:研究藝術(創作或欣賞),可得自由的樂趣。因為我們平日的生活,都受環境的拘束。所以我們的心不得自由舒展,我們對付人事,要謹慎小心,辨別是非,打算得失。我們的心境,大部分的時間是戒嚴的。惟有學習藝術的時候,心境可以解嚴,把自己的意見、希望理想自由地發表出來。這時候,我們享受一種快慰,可以調劑平時生活的苦悶。例如世間的美景,是人們所喜愛的。但是美景不能常出現。我們的生活的牽制又不許我們常去找求美景。我們心中要看美景,而實際上不得不天天廁身在塵囂的都市里,與平凡、污舊而看厭了的環境相對。于是我們要求繪畫了。我們可在繪畫中自由描出所希望的美景。雪是不易保留的,但我們可使它終年不消,又并不冷。虹是轉瞬就消失的,但我們可使它永遠常存,在室中,在晚上,也都可以欣賞。鳥見人要飛去的,但我們可以使它永遠停在枝頭,人來了也不驚。大瀑布是難得見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移到客堂間或寢室里來。上述的景物無論自己描寫,或欣賞別人的描寫,同樣可以給人心一種快慰,即解放、自由之樂。這是就繪畫講的。更就文學中看:文學是時間藝術,比繪畫更為生動。故我們在文學中可以更自由地高歌人生的悲歡,以遣除實際生活的苦悶。例如我們這世間常有饑寒的苦患,我們想除掉它,而事實上未能做到。于是在文學中描寫豐足之樂,使人看了共愛,共勉,共圖這幸福的實現。古來無數描寫田家樂的詩便是其例。又如我們的世間常有戰爭的苦患。我們想勸世間的人不要互相侵犯,大家安居樂業,而事實上不能做到。于是我們就在文學中描寫理想的幸福的社會生活,使人看了共愛,共勉,共圖這種幸福的實現。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是一例。我們讀到“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等文句,心中非常歡喜,仿佛自己做了漁人或桃花源中的一個住民一樣。我們還可在這等文句外,想象出其他的自由幸福的生活來,以發揮我們的理想。有人說這些文學是畫餅充饑,聊以自慰而已。其實不然,這是理想的實現的初步。空想與理想不同。空想原是游戲似的,理想則合乎理性。只要方向不錯,理想不妨高遠。理想越高遠,創作欣賞時的自由之樂越多。 

其次,研究藝術,可得天真的樂趣。我們平日對于人生自然,因為習慣所迷,往往不能見到其本身的真相。惟有在藝術中,我們可以看見萬物的天然的真相。例如我們看見朝陽,便想道,這是教人起身的記號。看見田野,便想道,這是人家的不動產。看見牛羊,便想道,這是人家的牲口。看見苦人,便想道,他是窮的原故。在習慣中看來,這樣的思想,原是沒有錯誤的;然而都不是這些事象的本身的真相。因為除去了習慣,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現象,豈可如此簡單地武斷?朝陽,分明是何等光明燦爛,神秘偉大的自然現象!豈是為了教人起身而設的記號?田野,分明是自然風景的一部分,與人家的產業何關?牛羊,分明自有其生命的意義,豈是為給人家殺食而生的?窮人分明是同樣的人,為什么偏要受苦呢?原來造物主創造萬物,各正性命,各自有存在的意義,當初并非以人類為主而造。后來“人類”這種動物聰明進步起來,霸占了這地球,利用地球上的其他物類來供養自己。久而久之,成為習慣,便假定萬物是為人類而設的;果實是供人采食而生的,牛羊是供人殺食而生的,日月星辰是為人報時而設的;甚而至于在人類自己的內部,也由習慣假造出貧富貴賤的階級來,大家視為當然。這樣看來,人類這種動物,已被習慣所迷,而變成單相思的狀態,犯了自大狂的毛病了。這樣說來,我們平日對于人生自然,怎能看見其本身的真相呢?藝術好比是一種治單相思與自大狂的良藥。惟有在藝術中,人類解除了一切習慣的迷障,而表現天地萬物本身的真相。畫中的朝陽,莊嚴偉大,永存不滅,才是朝陽自己的真相。畫中的田野,有山容水態,綠笑紅顰,才是大地自己的姿態。美術中的牛羊,能憂能喜,有意有情,才是牛羊自己的生命。詩文中的貧士、貧女,如冰如霜,如玉如花,超然于世故塵網之外,這才是人類本來的真面目。所以說,我們惟有在藝術中可以看見萬物的天然的真相。我們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傳統習慣的思想而用全新至凈的眼光來創作藝術、欣賞藝術的時候,我們的心境豁然開朗,自由自在,天真爛漫。好比做了六天工作逢到一個星期日,這時候才感到自己的時間的自由。又好比長夜大夢一覺醒來,這時候才回復到自己的真我。所以說,我們創作或鑒賞藝術,可得自由與天真的樂趣,這是藝術的直接的效果,即藝術品及于人心的效果。 

間接的效果,就是我們研究藝術有素之后,心靈所受得的影響,換言之,就是體得了藝術的精神,而表現此精神于一切思想行為之中。這時候不需要藝術品,因為整個人生已變成藝術品了。這效果的范圍很廣泛,簡要地說,可指出兩點:第一是遠功利,第二是歸平等。

如前所述,我們對著藝術品的時候,心中撤去傳統習慣的拘束,而解嚴開放,自由自在,天真爛漫。這種經驗積得多了,我們便會酌取這種心情來對付人世之事,就是在可能的范圍內,把人世當作藝術品看。我們日常對付人世之事,如前所述,常是謹慎小心,辨別是非,打算得失的。換言之,即常以功利為第一念的。人生處世,功利原不可不計較,太不計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計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實在太冷酷而無聊,人的生命實在太廉價而糟塌了。所以在不妨礙實生活的范圍內,能酌取藝術的非功利的心情來對付人世之事,可使人的生活溫暖而豐富起來,人的生命高貴而光明起來。所以說,遠功利,是藝術修養的一大效果。例如對于雪,用功利的眼光看,既冷且濕,又不久留,是毫無用處的。但倘能不計功利,這一片銀世界實在是難得的好景,使我們的心眼何等地快慰!即使人類社會不幸,有人在雪中挨凍,也能另給我們一種藝術的感興,像白居易的諷喻詩等。但與雪的美無傷,因為雪的美是常,社會的不幸是變,我們只能以常克變,不能以變廢常的。又如瀑布,不妨利用它來舂米或發電,作功利的打算。但不要使人為的建設妨礙天然的美,作殺風景的行為。又如田野,功利地看來,原只是作物的出產地,衣食的供給處。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實在是一種美麗的風景區。懂得了這看法,我們對于阡陌、田園,以至房屋、市街,都能在實用之外講求其美觀,可使世間到處都變成風景區,給我們的心眼以無窮的快慰。而我們的耕種的勞作,也可因這非功利的心情而增加興趣。陶淵明《躬耕》詩有句云:“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便是在功利的工作中酌用非功利的態度的一例。 

最后要講的藝術的效果,是歸平等。我們平常生活的心,與藝術生活的心,其最大的異點,在于物我的關系上。平常生活中,視外物與我是對峙的。藝術生活中,視外物與我是一體的。對峙則物與我有隔閡,我視物有等級。一體則物與我無隔閡,我視物皆平等。故研究藝術,可以養成平等觀。藝術心理中有一種叫做“感情移入”的(德名Einfüluny,英名Empathy),在中國畫論中,即所謂“遷想妙得”。就是把我的心移入于對象中,視對象為與我同樣的人。于是禽獸、草木、山川、自然現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所以這看法稱為“有情化”,又稱為“活物主義”。畫家用這看法觀看世間,則其所描寫的山水花卉有生氣,有神韻。中國畫的最高境“氣韻生動”,便是由這看法而達得的。不過畫家用形象、色彩來把形象有情化,是暗示的;即但化其神,不化其形的。故一般人不易看出。詩人用言語來把物象有情化,明顯地直說,就容易看出。例如禽獸,用日常的眼光看,只是愚蠢的動物。但用詩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如古人詩曰:“年豐牛亦樂,隨意過前村。”又曰:“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推廣一步,植物亦皆有情。故曰:“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又曰:“可憐汶上柳,相見也依依。”并推廣一步,礦物亦皆有情。故曰:“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又曰:“人心勝潮水,相送過潯陽。”更推廣一步,自然現象亦皆有情。故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曰:“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此種詩句中所詠的各物,如牛、燕、岸花、汶上柳、敬亭山、潮水、明月、春風等,用物我對峙的眼光看,皆為異類。但用物我一體的眼光看,則均是同群,均能體恤人情,可以相見、相看、相送,甚至于對飲。這是藝術上最可貴的一種心境。習慣了這種心境,而酌量應用這態度于日常生活上,則物我對敵之勢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愛之心可長,一視同仁之德可成。就事例而講:前述的乞丐,你倘用功利心、對峙心來看,這人與你不關痛癢,對你有害無利;急宜遠而避之,叱而去之。若有人說你不慈悲,你可振振有詞:“我有鈔票,應該享福;他沒有錢,應該受苦,與我何干?”世間這樣存心的人很多。這都是功利迷心,我欲太深之故。你倘能研究幾年藝術,從藝術精神上學得了除去習慣的假定,撤去物我的隔閡的方面而觀看,便見一切眾生皆平等,本無貧富與貴賤。乞丐并非為了沒有鈔票而受苦,實在是為了人心隔閡太深,人間不平等而受苦。唐朝的詩人杜牧有幽默詩句云:“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看似滑稽,卻很嚴肅。白發是天教生的,可見天意本來平等,不平等是后人造作的。學藝術是要恢復人的天真。 

1941年1月20日作 

熱門專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国产福利91在线 | 成年人免费大片 | 成年人一级黄色片 | 免费看60分钟叼嘿视频 | 久久久麻豆 | 精品福利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不收费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福利网站 | 国产黄色大片 | 国产一区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 福利视频三区 | 久久性色 |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 黄色片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精品 | 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 欧美 日产久久 |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情侣 | 国产亚洲自在精品久久 | 免费网禁呦萝资源网视频 | 黄色α片| 国产日韩欧美 | 免费看片aⅴ免费大片 |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 护士一级aaaaaa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无毒 | 国产日本欧美高清免费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 福利一区在线 |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