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在面對挫折時,男女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行為,女性多指向自己、行為方式也比較軟性化,比如自責、自傷、自我暗示、自言自語、以淚洗面、瘋狂購物、狂吃食物、蒙頭大睡、傾訴、尋求他人的慰藉、自我幻想等;而男性反應多指向外界,且行為方式激烈,具有攻擊性,比如摔東西、攻擊小動物、攻擊他人、拿老婆孩子出氣、飆車、劇烈運動、大聲喊叫、借酒澆愁、性侵害、自殺和殺人等。
1 男女面對挫折反應不同受4個因素影響
在性格上,男性比女性更爭強好勝、固執、緊張和多疑;而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幻想、自律、謹慎和隨和。因此,在遇到挫折時,男性比較主動、好強,能直面挫折,不輕易放棄,但也容易妄自尊大、固執己見、狂熱沖動;女性則嚴于律己、耐心細致,但也容易藕斷絲連、產生幻想、飄忽不定、優柔寡斷、缺少主見,渴望得到外部的幫助、暗示和建議。
在男女性別的社會期望上,人們對男性角色的期望是自立、自強、精干、樂觀、冷靜、有權勢等;而對女性的期望是溫柔、賢惠、文雅、富有情趣、小鳥依人、多愁善感等。因此,從孩童時代開始,男孩子表現出摔打、攻擊他人等行為,人們的容忍度要高于女孩子;而女孩子表現出哭哭啼啼的行為,人們的容忍度則要高于男孩子,甚至會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安慰,結果強化了雙方各自的行為。
在對挫折的歸因上,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因素,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于把敗因歸結為個人的因素。比如,同樣是面試失敗,男性會認為是由于考官對自己有偏見或者有人做手腳,繼而遷怒他人,發泄自己的不滿,或者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千里馬,總會遇到伯樂;而女性則容易認為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行或者自己不適合這個職位,因此會將宣泄指向自己,并苦練內功。
在對外界的依賴性上,遇到挫折時,男性相信自己完全能夠解決,較少求助于他人;而女性則更喜歡求助于他人的力量,來化解挫折造成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比如傾訴、尋求朋友的安慰等等。
2 男女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男女在遇到挫折時產生不同的行為反應,這些行為各有長短,因此,從性別互補的角度看,雙方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在攻擊性上,女性表現出的軟性攻擊行為,比如摔枕頭、撕床單等,要比男性的暴力攻擊行為更可取。因此,有暴力攻擊傾向的男性不妨也準備一些耐摔打的東西,比如橡膠、毛絨玩具等。但要注意的是,攻擊并不是一種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要徹底消除挫折帶來的負面效應,還需糾正自己的認識偏差,主動從自身找原因。
在對挫折的歸因上,外部歸因傾向高的男性需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而內部歸因傾向高的女性則要認識到挫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自身因素外,還有環境、運氣等,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化解部分負面情緒。
在性別的角色期望上,對男性而言,自立自強與合理的外部求助并不矛盾,向他人傾訴和掉眼淚也不是掉價的事兒;對女性而言,要意識到眼淚和過于依賴別人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在哭泣和傾訴的同時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主體意識,形成自己的主見。
男性需要向女性學習的是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反思,女性需要向男性學習的是通過體育運動等方式來化解自己的消極心理,而不是戀上自己的床,或者依賴于嘴巴的運動和購物的宣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