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會之杯。如果有人傷害你的感情、你的尊嚴,你要不為所動。你不死守你的尊嚴,就沒有人能傷害你。
——洛克菲勒
一位叫麗莎的女教師向一位心理醫(yī)生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兩年前,她到一所小鎮(zhèn)中學任教。來之前她就聽說,這所中學的學生出了名的頑劣,很多教師都被他們整得慘不忍睹。不過她堅信,憑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讓這些學生對自己服服帖帖。
但是,事情并沒有她想得那么樂觀,這些學生的整蠱手段五花八門,沒過幾天她就有些招架不住了。一開始,他們只是在她的講桌里丟放垃圾、大便、玩具蛇看她出糗。之后,他們的手段越來越過分,不是在黑板上將她畫成豬頭,就是將生殖器圖案貼在她衣服上,抑或將水桶扣在她頭上。等到后來,有學生竟然惡意造謠中傷她,說她沒來當教師前是一只野雞,因為跟校長有一腿才當的老師。當她發(fā)覺言語警告對這些學生毫無意義后,她決定動用絕招了。
為了起到殺一儆百,徹底杜絕學生的囂張氣焰,她狠狠地懲治了這名看起來個性十足的造謠者,并當著全校學生的面,讓該學生朗讀檢討書。
她原本以為這樣做是明智的,可誰想到,那位男生因為受到羞辱自殺未遂。于是,全校師生的矛頭竟然莫名其妙地對準了她,有人說她是欲蓋彌彰,怕自己的丑事被揭發(fā)才會這么氣急敗壞;有人說她仗著校長撐腰,想要在學校出風頭;有人說她好表現,把學校當自己舞臺了,卻不知道這舞到底跳給誰看;有人說她是缺乏素養(yǎng)的婊子,是殺害學生激情的劊子手,她這樣的人應該被開除;還有人說她作風不檢點,污蔑學校名聲,應該永遠地被教師界除名。
都說言論猛如虎,就在她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弄得措手不及時,那位自殺未遂學生的父母又來鬧事了,他們將她打得頭破血流,然后還要其拿出十萬塊的醫(yī)療賠償費。圍觀的教師其實曾經也被學生整蠱過的,但此時,他們就像她的仇人一樣,幸災樂禍地看著、議論著。多重打擊讓身心俱疲的她臥床不起,可此時等待她的又是學校的除名。
“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大家要這么對待我?這個世界到底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麗莎哭喪著臉問心理醫(yī)生。
“曾經你過得快樂嗎?”醫(yī)生問道。
“是的!”麗莎回答道。
“你在那所學校呆了多久?”
“半年!”
“這件事過去多久了?”
“兩年!”
“現在讓我給你算算,你拿兩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痛恨一件早已過去很久的事情,假如這兩年你能賺一百萬,你錯過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美麗和快樂換來一個愛人,你錯過了;你也許可以在另一項事業(yè)上有所建樹,但你錯過了。你拿著今天大把的時間煩惱著虛無的昨天,得到的竟然是更多的煩惱和痛苦,何必呢?想想看,為了一些你生命中無足輕重的人,你丟失了快樂,丟失了朋友,丟失了理智,付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你行得端正,走得正直,怕什么議論?即便別人說的是真的,那就讓他們說吧,每個人都有一張嘴,誰能不被人說,誰又不說他人?”
在或長或短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兩種人,一種是給予你幫助的人,另一種是給予你傷害的人,對待前者大多數人的態(tài)度會是感恩戴德,而對待后者卻鮮有人能釋懷,往往會癡纏于傷害中不可自拔,對于制造傷害之人更怎一個“恨”字了得,巴不得在有生之年能夠將所受的傷害再還回去,正所謂“有仇不報非君子”。
然而,一旦沉迷于這種邏輯之中,你就不會快樂,活得不會悠然自得,整日想著的是“恨”,心里愁腸百結,無心去感受來自周圍的愛和感動;眼里看著的是“煩”,眼前再可愛的人都入不了你的法眼,再美好的事物都會被錯過……這樣一來,你的人生收獲到的是什么?只有痛苦和綿綿無絕期的怨恨。
其實,別人的毒箭都已經射來了,此時生氣、憤恨只會加重你的傷口。與其這樣,倒不如把心放寬,忘記煩惱和傷害。想想看,人生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需要你去做,糾結于過去,糾結于一個小人,你覺得值得嗎?為什么你要為別人的錯誤花費半生去買單呢?
其實,與傷害較真,倒不如感謝傷害,寬恕傷害過你的人!因為傷害讓你成熟,讓你不再輕易相信一個人,它提升了你的判斷能力和防范能力,不讓你在迷糊中一次次栽跟頭。而那個傷害你的人,他們就像“忠實”的朋友,主動剖析了內心給你看,讓你認清他們的真面目。再者,每個人都有一張嘴,誰能不被人說,誰不說他人?人生嘛,無非就是你議論下別人,別人議論下你,不被議論,倒顯得你編外呢!愛自己,就不要與傷害較真!
當你面對傷害時
首先,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淡定,忘記傷害你的事,放過傷害你的人,因為他所要承受到的來自外界的譴責和內心的譴責,會遠遠大于給你的傷害。
其次,坦然做人,不去計較和理會別人的眼光和議論,畢竟人正不怕影子斜;即便你犯了錯,也要原諒自己,人無完人,他們談論的只是過去的那個你,你只要做好今天的自己就好了。
最后,凡事往好處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天的傷害也許就為你明日的強大蓄勢。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