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是帶引號的慫,真正的強者,是用腦袋思考問題,適時的退讓會讓自己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1
剛學會開車那會兒,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開快車。油門踩到底,發動機轟鳴,車子如魚兒般在車流中自由穿梭。限速120碼的路,經常跑到160。
后來和同事一起到外地出差,都是些開車多年的老司機,反而開得規規矩矩。限速120,就絕對不會開到130。有些路段限速80,也老老實實把速度降下來,哪怕路面沒什么車。
他覺得很奇怪,說你們又不是不會開車,怎么就那么“慫”呢?我知道這段路沒有攝像頭,大家一起飆一下吧?
老司機們說,等你再開段時間就懂了。
他沒放在心上。直到一次去深圳的路上,他照例風馳電掣。結果,前面道路一側在施工維護,四車道變成了兩車道。正前方的小貨車急剎車,左車道的車正好向右變道。他前面全是車,急剎車還是來不及,方向盤往右打,車最后撞到應急車道的護欄,差點就摔下高架。
下來車,兩腿還在發顫,全身冷汗。
之前自以為車技好、反應快,最后才發現,再強大也強不過意外。
后來自己也成了老司機,有新手來問怎么提高車技,他每次都會語重心長地說,最好的車技就是開慢一點、開“慫”一點。
后面按照這原則開車,5年時間,他沒有吃過一張罰單,哪怕最小的剮蹭都沒有過。
2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公司的保安曾經當過混混,特級能打,在小城里還有些名氣。
一次公司聚餐,有人問:假設你和女朋友晚上走在街上,被小混混攔路搶劫,該怎么辦?
滿臉橫肉的保安大哥深深抽了口煙,說,我會乖乖把錢給他,然后報警。
大家都很詫異,問為什么不直接上手回擊?
大哥說,因為我不知道他周圍還有多少人,是否帶有匕首等兇器。雖然我很能打,但兩拳難敵四腿,遇到帶兇器的一個不小心也得喪命。這時候,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認“慫”,要先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畢竟,錢沒了可以再掙,面子丟了也沒啥關系,人沒了真的就全沒了。
3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現實生活中,那些越強大的人反倒看上去越“慫”。
開車永遠遵守交通規則,說話永遠和和氣氣,當和他人沖突的時候都是盡量選擇自己退讓。
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發現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反映的是人生的境界。
境界越低,就越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感受放在首位。所以,會無比關心自我感受、面子、自尊、地位。境界越高,則越關心事情的本質。
你去餐廳吃飯,服務員上菜慢了,你把服務員大罵一頓,其實就是讓憤怒控制了你的行為。
上菜慢的本質原因可能不在服務員,可能是后廚管理有問題,也可能是客人實在太多了,這都是服務員解決不了的。沖服務員發火,其實是在讓不相關的人承擔本不該他承擔的責任。到最后,他可能還是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當然,這只是很小的一個例子。但現實中,很多大事其實都是因為這些小細節沒做好而毀掉的。
這時候“慫”一點,禮貌地跟服務員表達訴求,尊重他們的感受,可能反而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4
“慫”,也代表經歷越多,越能認識到身為個體的渺小,從而尊重規則、敬畏他人。
有時候,社會地位、財富、職位會給我們造成錯覺,誤認為自己無比強大。而其他人,都會認可這份強大,讓著自己。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人都很渺小——當你不遵守交通規則,都可能會發生事故;當遇事不講道理,都不會得到他人真心的尊敬。
有時候,認“慫”不是弱小,“慫”一點才是對自己真正的保護。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