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贊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與得的關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有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么肯舍得給人,怎么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給你,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癡,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癡。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么就會得什么,這是必然的因果。
什么是“智”?“智”字拆開,上面是知識的“知”,下面是象征太陽的“日”,一般的知識并不是“智”,有一個光明在內的才叫“智”。什么是“慧”?“慧”字下面有個“心”,慧字上方的部分好像是成長的樹。一個人除了可以觀照這個世界外,還要有心,并讓心中的光明不斷成長,這就是“智慧”。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幸福。然而,不像卞之琳《斷章》一詩中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來,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其實,誰都是幸福的。只要,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里。
生活有時是一塊布幔,它會讓真相遠離我們的眼眸,于是我們迷失了方向,看不見前面的路標。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閱讀自己:閱讀自己的心靈,閱讀自己的思想,閱讀與我們相關的一切。閱讀自己,我們會發現心之畔總有小鳥在嫩嫩的柳梢上歌唱,蝴蝶在花叢里舞蹈;閱讀自己,即使閉上眼睛,我們也能在一個安靜而甜美的夢境中感覺到,一朵雪花落在水面上,化作了一片鴿子的羽毛。
我們能否獲得自由,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把自己從眾目睽睽中解脫出來:撥開刀光劍影般的眼神,進入無人之境,發現自己生命歡悅的所在。按照自己的情趣和天真本性活活脫脫地生活,在澄清的境界中開出生活的繁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