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段經(jīng)典名言:登天難,求人更難;黃蓮苦,貧窮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險,人心更險;知其難,克其苦,耐其薄,防其險,可以處世矣。
人人都想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但有時環(huán)境的復(fù)雜與處境的艱難,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否則就會很“受傷”。
從高速公路下來的時候,都會有一段彎路。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高速路上車速太快,再怎么給你減速標志,甚至畫個骷髏頭都沒用的。所以,設(shè)計者的想法很簡單,設(shè)計一個大彎,想不減速都不行。
職場中,這就是最好的領(lǐng)導(dǎo)。講沒有用,罵也沒有用,造成一個形勢最有用。形勢永遠比人強,它會讓你乖乖地“減速”。
《淮南子·繆稱訓(xùn)》記載:老子求學(xué)于商容,商容問:“人是先有牙齒,還是先有舌頭?”老子回答:“先有舌頭,因為人出生就有舌頭,牙齒則后來長出。”商容于是張開嘴巴問:“你看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已經(jīng)掉光。”又問:“舌頭呢?”老子說:“還在。”商容說:“知道為何牙齒晚生而早落嗎?因為它太過剛強。而舌頭之所以長存,因為它柔軟。”這就是老子常對弟子們說的“滿齒不存,舌頭猶在”的典故。
牙齒堅硬卻長久不過柔軟的舌頭。塵世間,見過合抱的樹被風(fēng)拔地而起,又何曾見過柔軟的草被風(fēng)吹到筋骨折斷。
太極練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修練沉穩(wěn)襟懷。柔和未必是軟弱,沉默未必是畏懼,退去未必是膽怯。不管是怎么的錯誤,不管是帶來怎樣混亂的局面,都只是漫長人生的一小段,沒有那個錯誤會決定一生。
生活的詭異之處就在于,不是選擇了一個角色,就能終其一生,時常有變幻,有不測。最好,歲月無驚。若遇變故、紛亂,也有一顆處變不驚的心,一份進退自如的從容。
一輩子那么長,總會遇到某些事,某些人,打破自己畢生堅持的原則,總要過些出乎意料的日子,有幾度疲勞揪心的掙扎,才算真正遞交了一份“閱歷”的答卷。
如果天分不高,也沒有好的世家、機運,就學(xué)習(xí)舌頭的智慧吧,溫和處世,柔語相勸,從經(jīng)歷和挫折中慢慢變得理性,沉著,寬容,全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