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 有存在, 便有希望, 有希望, 便是光明。——魯迅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沒有希望, 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富蘭克林告訴我們: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 失去它生命就會枯萎。”
心存希望是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擁有了這種品質的人, 往往手上會更有力量去打造成功。因為, 當一個人心中充滿希望時, 他就能以坦然的心情去看待挫折和打擊, 即便是在黑暗中也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激勵自己的熱情, 挖掘自己的潛能。
有一艘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時候突然遭遇風暴, 全船人員死傷無數(shù),船也沉沒了,一個年輕人因獲得了一艘小小的救生艇而幸免于難, 但是他除了這個救生艇之外一無所有, 連他的眼鏡也在慌忙中遺失了。
天漸漸黑了下來, 饑餓、寒冷和恐懼一起襲上心頭, 年輕人無助地望著天邊, 忽然, 他看到一片微弱的燈光, 心想那里一定是一座城市或港口, 年輕人的胸中頓時燃起了生存的希望。他奮力地劃著小船,向那片燈光前進。然而, 那片燈光似乎很遠, 直到天亮的時候, 年輕人也沒有到達那片發(fā)出光亮的地方。
然而年輕人并沒有放棄, 而是繼續(xù)向前劃著。到第三天的時候,饑餓、干渴、疲憊更加嚴重地折磨著他, 好多次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但年輕人一想到遠處的那片燈光, 就又陡然增添了許多力量。到了第四天晚上, 年輕人終于支撐不住昏迷了過去, 但在他的腦海中依然閃現(xiàn)著那片燈光。
幸運的是, 就在這天晚上, 年輕人被一艘經(jīng)過的船只發(fā)現(xiàn)并救了上來。當他醒過來后, 大家才知道, 這個年輕人居然不吃不喝地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四夜。大家問他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年輕人指著遠方那片隱約的燈光說: “就是那片燈光給了我生存的希望。”
大家順著年輕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哪里有什么燈光啊, 有的只不過是天邊閃爍的星星而已!
魯迅曾說過: “希望本無所謂有, 也無所謂無, 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jīng)歷挫折和困難。這些挫折和困難打擊著我們的自信, 讓我們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是只要我們希望不滅, 就有力量戰(zhàn)勝一切。
2004年, 奧巴馬在美國民主黨代表大會上發(fā)表了名為 “無畏的希望” 的演講。這次演講使他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為他今后成功當選總統(tǒng)鋪平了道路。在這次演講中, 奧巴馬深情地回憶了一幅畫, 他說, 就是這幅畫使他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 使他立志去競選美國總統(tǒng), 去改變美國, 改變自己的人生。
這幅曾深深打動奧巴馬的畫是由英國畫家喬治·弗雷德克·瓦茲創(chuàng)作的。畫面上有一個象征著世界的地球, 一個年輕女子就坐在上面,她低垂著頭, 眼睛被蒙上繃帶, 身體向前傾著, 手里彈撥的古希臘七弦琴只剩下一根弦, 但是女子依然俯首傾聽這根弦發(fā)出的微弱曲調。
奧巴馬對這幅畫深刻地解讀道: “雖然世界被戰(zhàn)爭撕裂; 雖然世界被仇恨摧殘; 雖然世界被猜疑蹂躪; 雖然世界被疾病懲罰; 雖然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饑餓和貪婪; 雖然她的七弦琴被毀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但這名女子仍有無畏的希望, 在她那僅存的一根琴弦上, 去彈奏音樂,對世界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這幅充滿希望的畫成為了奧巴馬人生的轉折點, 對他的人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堅信, 只要心中存有希望, 手上就會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 “如果你想要成功, 那么當以恒心為良友, 以經(jīng)驗為參謀, 以當心為兄弟, 以希望為哨兵。” 無論你是否看得清未來, 無論你的前途是否仍處于灰暗之中, 只要希望之火不滅,你就一定會憑著它找到出口。就像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 “黑夜無論怎樣漫長, 白晝總會到來。”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逆境, 越是在這種時候, 我們越是不能讓自己喪失希望, 而是要鼓勵自己堅持走下去, 因為每經(jīng)歷一次不幸, 我們對快樂內涵的領悟就會深刻一層; 每遇到一次失敗, 我們對成功的理解就會提高一階; 每遭受一次挫折, 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就會更全面一點。
因此, 當我們遇到挫折或不幸時, 不妨告訴自己: “只要心中存有希望, 就一定能擺脫現(xiàn)狀!” 只要我們專注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逃出困局, 我們就一定會找到困局的出口, 把危機化為轉機。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