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上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只烏龜住在一片湖泊里。這一年正趕上大旱,它所居住的湖泊完全干涸了。烏龜發(fā)愁自己怎么能夠爬到有食物的水草豐澤之地,正好一群大雁打這里飛過,它們也正準備遷往他方,烏龜向它們苦苦哀求,要求把它帶離此地。
一只大雁就用嘴叼著這只烏龜,往高空飛去。大雁經(jīng)過一座城鎮(zhèn),烏龜忍不住問大雁:“你這樣不停地飛,到底要飛到何處?”大雁聽了,只好回答,才一張口,叼在嘴里的烏龜就徑直從高空落下,摔在地上,被人拾到,宰殺享用了。在不該問的時候烏龜急不可耐地去問,結(jié)果導致墜地身亡。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必然產(chǎn)生麻煩。該說話的時候,沒有想好就說,也會造成溝通問題。很多人講話,總愛不假思索,話到嘴邊迫不及待就說出來,結(jié)果是漏洞百出,遭人笑話。
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人們的印象中,他說錯話幾乎是家常便飯。比如在2000年出訪加拿大時,他居然興高采烈地“感謝普坦總理”,而加拿大當時在任總理是吉恩·克雷蒂安;比如2001年與北約其他國家的領(lǐng)導人會面時,他把北約秘書長羅伯遜說成了“羅賓遜”;再比如在2002年1月的一次公開講話中,把巴基斯坦說成了“巴基佬……”。
當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臨近,布什在全國性巡回演講,這個本該是展現(xiàn)他口才的大好時機,他又犯了說錯話的老毛病,而且這次犯的錯誤比以往歷次都要嚴重。《環(huán)球時報》援引的美聯(lián)社報道說,美國總統(tǒng)布什2004年8月5日在簽署國防撥款法案后就反恐問題發(fā)表了演講,結(jié)果他竟然一臉嚴肅地說他的政府“將從不停止考慮危害我們國家和人民的新途徑”。
布什在強調(diào)政府的反恐決心時,情緒就激動起來。他說:“我們的敵人變換手法,隨機應(yīng)變,我們也一樣。”他接著說:“他們從不停止考慮危害我們國家和人民的新途徑,我們也一樣。”布什意識到自己又沒管好嘴——露怯了,于是連忙不動聲色地改口道:“我們會永不停息地思考最好的對策,盡力去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我們必須永遠想在敵人的前面!”
很多人與布什有著相似的說話習慣,話語在組織好之前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竄”出去了,輕則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嚴重的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比如你沒有考慮好說話場合,輕易袒露了自己心底的秘密,結(jié)果被你的對手一字不差記在心里,他可能會利用這些陷害你。
再比如你對某件事情不滿,某個人不滿,怨憤的話脫口而出,結(jié)果傳到了一些人的耳朵里,對方自然就會對你產(chǎn)生不友好的看法,你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所以,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說話之前先把要說的話過過大腦,覺得合適了再張口去說。
【感悟】
說話不假思索,語言欠推敲,很容易詞不達意,漏洞百出,給交際帶來困難。
要想使語言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就要養(yǎng)成“三思而后言”的講話習慣。
熱門專題: